Yahoo奇摩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 網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 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 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 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1 個解答
評分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最佳解答
靈心身界”架構中,“身”“心”“靈”與其整合(“言”),能在終極關懷與倫理實踐上,對應“真”“善”“美”與其整合(“詩”)。此外,“靈心身界”也能類比於其他言說體系,例如血型、星座等。茲解說於下:
1 以“物理性的身實徵”作為斷言“真”的依據
以“身實徵”作為斷言“真”的依據──本文在此架構中的研討顯示,[假設C]較契於唯識學,故本研究在終極關懷中的“真”,便是“緣起性空”。
2 以“主觀性的身心觀點”來定義“善”
以“身心觀點”來定義“善”,更透過“謎”的發現,而尋求終極的善、終極倫理(宗教所謂“道”)與終極價值(宗教所謂解脫聖境、智境)。
3 以“共主體/共主觀性的身心靈假設”來解釋“美”
以“身心靈假設”來解釋“美”。正如“靈”是由“身心現象”的超越性而假設的”解謎答案”,在“真,善”之上,有那無法以個體性、相對性觀點來估量的“美”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