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 網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 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 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 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神如何幫得了嚴重暴食症的我
我得了暴食症
我剛剛狂吃ㄧ整條土司跟四杯麥片
之後我完全吐不出來
因為我已經連續吐了好多次,所以完全沒感覺了
我感到很罪惡
我真的對那些被我挖出來的食物感到難過
但是一整條土司我吐不出來真的覺得非常的痛苦甚至想死
我不想在暴食了,我的聲音已沙啞,喉嚨也流血了
好痛苦
好想死阿
要怎麼解脫
網路上的資訊我已經看了千萬遍了...都沒用
誰能幫我...誰跟我一樣...我真的好想死
我可以看醫生早就去看了...我還是學生...
而且我真ㄉ很難跟爸媽說
to:pink rock
真的嗎...加油喔...我們一起加油
不過你知道嗎??暴食真ㄉ很痛苦(我到底造了什麼罪...唉)
不過兩個真的相反
一個是吃的太多
一個是不吃
4 個解答
- 2 0 年前最佳解答
找一個你信任的人,請他陪你一起去看醫生吧!我想你是給自己
太大的壓力了,你在減肥嗎?我也正在減肥,但減肥是要慢慢來
的,不需要操之過急,可以搭配運動,避免飲食後又強制催吐,
我想這樣對身體很傷喔!總之我覺得你現在應該尋求朋友及醫生
的幫助,祝福你。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或許還有強迫症 €_€
還是建議你看醫生吧!
祝你早日康復~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既要享受美食,又要身材苗條,常不能兩全其美─於是不少人想到了盡量吃,然
後再吐掉的辦法。反正只要身體不吸收,應該就不會變胖了吧!
不要以為這是減肥的好方法,很多暴食症的患者,就是用這樣吃了又吐出來的方
式,來維持體型不變的。
暴食症也是常見的飲食疾患之一,不過發生的年齡比厭食症大一點,例如二、三
十歲的暴食症患者相當常見,但厭食症患者就比較少。
臨床上,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很少有暴食症的患者,高中以上的階段才漸漸多了起
來,但此時厭食症的患者數量卻不增反減,因此醫學上懷疑,很多暴食症的患者
,早年曾罹患厭食症;或者說厭食症的患者,很多後來都成了暴食症患者。
暴食症的診斷標準有三。第一是有暴食現象,患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吃下別人不可
能吃下的食物,自己也覺得不合理,但想吃的衝動很強。第二,三個月內平均每
周有二次以上的暴食現象。第三,患者一天到晚想著食物、體型等的相關問題,
但吃了很多並不是為了想增胖。事實上,曾有調查發現,七、八成以上的暴食症
患者,是從節食開始發生的,因節食不當最後造成暴食。
暴食症也可分兩類,一是吃了很多東西之後會吐掉,即所謂的「掏空型」,有的
想辦法吐出來,有的吃下大量的瀉劑以維持體型不變胖;另一種是吃了東西後不
吐掉的,即所謂的「非掏空型」,有些因此變成肥胖症,有些雖然不胖,卻常在
節食、暴食間交替發生。
和厭食症不同的是暴食症的患者較有病識感,常認為自己的暴食現象不對,但就
是改不過來。因為總是不斷的吐掉食物或吃瀉劑,因此容易電解質不平衡、酸或
鹼中毒等,更因為常吐,容易有逆流性食道炎、胃出血、胃炎、胰臟炎、蛀牙等
,偶爾會看到患者唾液腺腫大或發炎而有如腮腺炎,罹患憂鬱症的比率較一般人
高,也可能合併有強迫症。
這類患者很會隱藏自己,與別人在一起時就很節制,一旦獨自一人就大吃特吃,
因此常常親朋好友都不知道。有些患者是生活空虛、無聊,而以暴食來排遣空虛
,但在暴食的同時,內心卻仍然沈重、空虛不已,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人是每
天都這樣;有些人是周一到周五會暴食,假日返家就好些;有些人反而是平時毫
無症狀,但假日在家就覺無聊而不自覺的暴食症狀出現。後二者即所謂周期性的
患者。
因為患者也常會覺得自己不正常而痛苦,明知不好卻無法控制,因此較常會自行
就醫。患者可以先記錄自己的飲食情況供醫師參考,並持之以恆。由於暴食症很
容易復發,如果只治療了幾次,就因為信心不足、已稍有改善等原因而中斷,就
無法獲得真正的改善。
(資料提供/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冠宇)
暴食症的症狀是: 1. 出現一再復發的暴食行為--在很短時間內吃下大量高熱量食物。 2. 開始有摳喉嚨引吐的動作。 3. 開始定期或不定期使用利尿劑、瀉藥或催吐劑。 4. 至少連續三個月有每週二次以上暴食的記錄。 5. 會做大量運動以耗用熱量,維持體重。 6. 非常且過度關注體重變化。但體型可能正常甚 至過重。 解決之道,嚴重的病情需要求助於醫院精神科與營養師。不嚴重自己有毅力改善的話,就自行控制。 減肥時,體重要低於身體熱量需要,讓身體“負債”。低油與低澱粉都重要,最好是低油、低糖,適量澱粉、高纖維。肉類改以瘦肉,但無要拒絕,不然重要營養素不足,而且熱量不夠,又會發生控制不住的“偷吃”高糖或澱粉食物的行為。詳細建議請看其它問答主題。
康健專家 彭巧珍 成大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
既要享受美食,又要身材苗條,常不能兩全其美─於是不少人想到了盡量吃,然
後再吐掉的辦法。反正只要身體不吸收,應該就不會變胖了吧!
不要以為這是減肥的好方法,很多暴食症的患者,就是用這樣吃了又吐出來的方
式,來維持體型不變的。
暴食症也是常見的飲食疾患之一,不過發生的年齡比厭食症大一點,例如二、三
十歲的暴食症患者相當常見,但厭食症患者就比較少。
臨床上,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很少有暴食症的患者,高中以上的階段才漸漸多了起
來,但此時厭食症的患者數量卻不增反減,因此醫學上懷疑,很多暴食症的患者
,早年曾罹患厭食症;或者說厭食症的患者,很多後來都成了暴食症患者。
暴食症的診斷標準有三。第一是有暴食現象,患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吃下別人不可
能吃下的食物,自己也覺得不合理,但想吃的衝動很強。第二,三個月內平均每
周有二次以上的暴食現象。第三,患者一天到晚想著食物、體型等的相關問題,
但吃了很多並不是為了想增胖。事實上,曾有調查發現,七、八成以上的暴食症
患者,是從節食開始發生的,因節食不當最後造成暴食。
暴食症也可分兩類,一是吃了很多東西之後會吐掉,即所謂的「掏空型」,有的
想辦法吐出來,有的吃下大量的瀉劑以維持體型不變胖;另一種是吃了東西後不
吐掉的,即所謂的「非掏空型」,有些因此變成肥胖症,有些雖然不胖,卻常在
節食、暴食間交替發生。
和厭食症不同的是暴食症的患者較有病識感,常認為自己的暴食現象不對,但就
是改不過來。因為總是不斷的吐掉食物或吃瀉劑,因此容易電解質不平衡、酸或
鹼中毒等,更因為常吐,容易有逆流性食道炎、胃出血、胃炎、胰臟炎、蛀牙等
,偶爾會看到患者唾液腺腫大或發炎而有如腮腺炎,罹患憂鬱症的比率較一般人
高,也可能合併有強迫症。
這類患者很會隱藏自己,與別人在一起時就很節制,一旦獨自一人就大吃特吃,
因此常常親朋好友都不知道。有些患者是生活空虛、無聊,而以暴食來排遣空虛
,但在暴食的同時,內心卻仍然沈重、空虛不已,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人是每
天都這樣;有些人是周一到周五會暴食,假日返家就好些;有些人反而是平時毫
無症狀,但假日在家就覺無聊而不自覺的暴食症狀出現。後二者即所謂周期性的
患者。
因為患者也常會覺得自己不正常而痛苦,明知不好卻無法控制,因此較常會自行
就醫。患者可以先記錄自己的飲食情況供醫師參考,並持之以恆。由於暴食症很
容易復發,如果只治療了幾次,就因為信心不足、已稍有改善等原因而中斷,就
無法獲得真正的改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
奇摩知識+
收集幾個比較有用的資訊,希望對你有用~
我朋友以前也和你有一樣的煩腦
後來他是靠早晚的慢跑來解決的
但是運動不一定對妳有用
我是建議妳應該先去找醫生了解一下妳的病情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