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解答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最佳解答
唸ㄜ時的意思
1大陵、大土丘。唐˙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2.轉折、彎曲的地方。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沛施祐,汾之阿,揚金光,橫泰河。
3.屋宇、屋檐。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文選˙古詩十 九首˙西北有高樓: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4.姓。如唐代有阿光進。
5.迎合、偏袒。如:阿附、阿私、諂媚阿諛。孟子˙公孫丑上:智足 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阿有罪,廢國法,不 可。
6.倚靠。見阿衡條。
唸ㄚ時的意思
1 置於語尾。通啊。如:做人阿!要腳踏實地才是。
2.表示疑問、驚訝等語氣。如:阿!你怎麼啦?為什麼血流滿面?
3.詞頭:(1)加在稱謂上。如:阿姨、阿婆、阿兄、阿爹。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加在名字上。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阿瞞、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阿斗。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下列情況都唸「ㄜ」
1. 【山的轉折處,山畔】楚辭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 ”
2.【大山】 王勃滕王閣序:“ 訪風景於崇阿 ”
3.【名詞詞頭】阿膠、阿房宮
4.【誤為名詞詞頭】阿悉爛達干 ( 梵文 Arslan targan )、阿彌陀 ( 梵文 amitabha )
5.【棟、柱】* 周禮考工記:“ 四阿重屋 ”
6.【相去無幾】** 老子:“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
7.【美貌】 詩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 ”
8.【取意迎合、偏袒】 孟子公孫丑上:“ 汙不至阿其所好 ”,現代詞「阿諛」
9.【細繪】 漢書禮樂表:“ 曳阿錫,佩珠玉 ”
10.【倚也】 漢書宣帝紀:“嘗有阿保之功 ”
11.【姓氏】 台灣現在還有,以前都是回教徒,姓「阿」,但不是「阿不都拉」
* 一說為【屋角處翹起的檐】
**一說【大言而怒】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現在的讀音都不太一樣?
所以意思也很難分清楚
參考資料: 自己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倒持太阿唸ㄜ的原因也是這樣嗎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是因為現代的人為了比較方便記所以才把"ㄚ
"說成"ㄜ"
像ㄈㄚˇ國 大家都會說成是 ㄈㄚˋ國..其實 "ㄈㄚˇ國"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