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解答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最佳解答
永嘉之亂指的是西晉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覆亡之命運。 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最為強大、首先稱王。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 永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西)。 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劉和的弟弟劉聰殺和而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 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劉聰派劉曜、石勒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西晉滅亡的導火線之一。
參考資料: 知識+ - 匿名使用者2 0 年前
永嘉之亂指的是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
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
覆亡之命運。
茲將永嘉之亂和西晉滅亡的背景、經過略述如下:
一、胡人內徒,劉淵稱帝: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
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
最為強大、首先稱王的。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
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
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
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永
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
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
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
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
今山西臨汾西)。
二、洛陽陷落,懷帝被擄: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
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
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
(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和弟劉聰殺和而
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永嘉五年(三一一年),
劉聰派劉曜(? -- 三二九)、石勒(二七四 -- 三三三)
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陽,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
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
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
之亂」。
三、愍帝出降,西晉覆滅:永嘉七年(三一三年)初,懷帝在平
陽被劉聰所殺。不久,愍帝鄴(三一三 -- 三一六)在長安
即位。建興四年(三一六年),劉曜率匈奴兵攻北地,晉師
不戰而潰。劉曜又逼京師,使內外斷絕,長安飢甚,人相食
,死者大半。是年十一月,「(愍)帝乘羊車,肉袒銜璧,
輿櫬出降」,西晉至是遂亡,國祚僅歷五十一年即告終結。
- 執法悍將Lv 62 0 年前
永嘉之亂指的是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覆亡之命運。 茲將永嘉之亂和西晉滅亡的背景、經過略述如下: 一、胡人內徒,劉淵稱帝: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 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 最為強大、首先稱王的。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 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 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 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永 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 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 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 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 今山西臨汾西)。 二、洛陽陷落,懷帝被擄: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 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 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 (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和弟劉聰殺和而 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永嘉五年(三一一年), 劉聰派劉曜(? -- 三二九)、石勒(二七四 -- 三三三) 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陽,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 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 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 之亂」。 三、愍帝出降,西晉覆滅:永嘉七年(三一三年)初,懷帝在平 陽被劉聰所殺。不久,愍帝鄴(三一三 -- 三一六)在長安 即位。建興四年(三一六年),劉曜率匈奴兵攻北地,晉師 不戰而潰。劉曜又逼京師,使內外斷絕,長安飢甚,人相食 ,死者大半。是年十一月,「(愍)帝乘羊車,肉袒銜璧, 輿櫬出降」,西晉至是遂亡,國祚僅歷五十一年即告終結。 永嘉之亂指的是西晉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覆亡之命運。 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最為強大、首先稱王。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 永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西)。 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劉和的弟弟劉聰殺和而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 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劉聰派劉曜、石勒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西晉滅亡的導火線之一。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7... 、http://sokamonline.com/C-Hist/W_Chao2b.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