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解答
- 匿名使用者1 0 年前最佳解答
【毒蛇咬傷急救法】
台灣盛產毒蛇,所以被蛇咬的機率挺高,
尤其是登山者更應小心。
1.保持冷靜並辨識毒蛇
一切慌亂心情或行為都會加速毒液擴散,所以請先保持冷靜
,儘可能辨識咬人的蛇有何特徵(傷者不可飲用酒、濃茶、
咖啡等興奮飲料)。
2.縛紮
在傷口近心臟處縛紮,以防毒素隨血液流至其他部位
3.吸吮
以吸吮器將毒血吸出,施救者宜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
口腔內有傷口可能引起中毒。
4.送醫
為安全起見,無論是否被毒蛇咬傷,都應盡快送醫急救。
http://www.webhospital.org.tw/home/firstaid/first1...
事實上,臺灣地區臨床上常見重要性毒蛇有六種。其特徵及咬傷的中毒症狀分別是:
1.雨傘節:神經性毒蛇。外觀特徵為全身黑寬白窄相間的斑紋。咬傷時,局部可能只感覺針刺感,隨後局部會有麻木感,咬痕常不明顯。全身性症狀以肌肉無力為主,有瞳孔放大合併光反射異常、眼皮下垂、吞嚥困難、發音困難。因吞嚥困難,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特別注意病人隨時可能會呼吸衰竭。
2.眼鏡蛇:神經性毒蛇。俗名又叫飯匙倩。受驚嚇時上身仰起,頸部擴張,從背後看似眼鏡。蛇毒同時具有組織毒可使組織壞死及神經毒素阻斷神經傳導,麻痺橫紋肌。台灣眼鏡蛇咬傷局部會紅、腫、痛及組織壞死常見。多數病人無典型神經症狀。全身性症狀則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瀉、眼皮下垂、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罕見呼吸衰竭。
3.百步蛇:背部兩側有黑邊,深褐色倒三角形斑,左右連成菱形斑。屬出血性毒咬傷時,局部有劇烈疼痛,皮下腫脹迅速,皮膚很快出現多個水泡及血泡,咬痕處會持續滲血。病人凝血機能明顯受到抑制,可能合併其他器官的出血,例如牙齦出血、便血、尿血甚至咳血或腦出血。若沒有治療,咬傷部位可以持續腫脹及組織壞死。造成間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續發感染等。
4.青竹絲:屬出血性毒,俗名赤尾鮐。外觀特徵為鮮綠色背部,腹部黃綠色,尾部磚紅色。咬傷時,毒牙痕明顯。對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之影響小,少見全身性出血症狀。咬傷率高,但致死率低。
5.龜殼花:外觀特徵為背部中央有一條較大且呈波浪狀具暗色之暗茶色斑塊。屬出血性毒,咬傷時,毒牙痕明顯,局部會疼痛、腫脹,皮下可見瘀血,少數有水泡或血泡。延遲治療腫脹程度可能會迅速惡化,嚴重時造成間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等。對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有影響。
6.鎖鍊蛇:出血及神經毒。背部有暗色或深褐色橢圓形斑紋,有如鎖鍊狀。主要在台灣東部及南部山區較為常見。咬傷後,牙痕可能不明顯,局部可能有輕至中度的腫脹、瘀血、水泡或血泡,全身性出血症狀明顯且嚴重。很快出現擴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腎衰竭相當常見。也可能會有溶血、橫紋肌溶解、肺水腫等。少數個案可能發生腦梗塞、休克、意識障礙。
以前許多做法,目前醫學認為是有傷害的,千萬不要再使用。略述於下﹕
1、避免以口吸,以免口內有傷口,而造成援救者毒害或病人之傷口感染。
2、勿使用橡皮止血帶或其它物質而阻斷動靜脈血流;反易造成使肢體腫脹壞死更加厲害。
3、不要切開局部傷口:毒液常注入較深部組織且吸收快速,因此切開傷口並無法將毒液清出,易造成感染或切割方式錯誤會使瘉合不良。
4、不要使用冰敷或電擊,反使血管收縮或壞死,局部血液循環變差,使肢體腫脹壞死更加惡化。
5、不要喝酒或咖啡、茶刺激性物質,以免促進血液循環反而使毒液吸收更快。
參考資料: 知識+ - 匿名使用者1 0 年前
迅速用毛巾等物把受傷部位的上端捆紮起來,以免毒液隨血液上流.然後用小刀在傷口上割一個十字型刀口,儘量把毒血擠排乾淨(不贊成用嘴吸,因為毒血有可能從口腔進入體內).然後打電話求救,想辦法以最快的速度去到最近的醫院進行治療.另外夏季要去到蛇多的地方,應事先準備一些蛇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