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服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從藍海策略來看未來的人力資源規劃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有關"藍海策略"的報導....
我覺得真的是非常有趣~也非常引人思考~不知道這裡的版友有沒有人看過那個報導~
或是看過那本書過~
大綱如下 :
1 藍海策略 創造新需求 維持高獲利
藍海策略從顧客觀點著手,進行有價值的差異化、策略定價模式與選擇性降低成本;為顧客創造最大效益,同時讓生產者產生最高獲利......
1980年代以來,廠商奉為圭臬的波特(Michael Porter)競爭策略主流思考,是以競爭為中心的「紅海策略」。企業首先在產業中做選擇,一旦選定後,產業結構即告確定,並在此結構下,透過策略擬定,取得最有利的位置。
一般策略包括低成本、差異化或專注經營於某一特殊市場區隔,透過低成本或差異化,提高公司績效;在產業架構不能改變的前提下,這對所有競爭者是一種零和遊戲。欲達到較佳獲利,常必須根據個別客戶的獨特需求客製化,將市場進一步細分,這樣的策略模式,企業雖然維持獲利,市場並無法成長。
2.紅海策略 以競爭為中心
企業希望差異化,又要成本領導,是否可能?用競爭力公式(競爭力=價值╱成本)來看,追求價值的增加,另一方面降低成本,一向是策略的兩難:選擇差異化,只能提高成本;選擇降價,就須大幅刪減成本。
上述「紅海策略」的困難取捨出現了,公司究竟要成長、還是獲利?若要追求營收成長,由於市場競爭者眾,只能以較小的毛利換取較大的數量,接受低獲利的現實,從薄利到微利到現今的奈利,個人電腦及周邊科技產品是最好的實例;或是忍受成長限制,在小市場維持獲利,將客製化做得非常徹底,但由於很難複製,成長空間較少。
因此兼顧營收及獲利成長,不是非常困難就是不符實際。這些是以競爭為中心「紅海策略」的主要思考,也是策略管理理論中產業結構-廠商行為-績效(S-C-P)分析架構的主要精髓。產業的框框一旦固定,在其中競逐較大的市占率,顯然將是殘酷的存亡賽局。
歐洲管理學院教授金偉燦與莫伯尼所提的「藍海策略」,是有別於波特競爭策略的另一種思考。他們認為產業的框架可以改變,以創新為中心,有效擴大需求,使產業的框框變大,產生新的領域,新領域可能沒有競爭者存在或競爭者寡,因而獲利豐厚,企業便得以兼顧成長與獲利。
「藍海策略」邏輯的最大差別在於,不僅公司營收可以成長,獲利也可以成長,最重要的關鍵是消費者得到最大價值。其中祕訣是創造有效的新需求,進行有價值的差異化、策略定價模式與選擇性降低成本。以經濟學觀點來說,「藍海策略」創造最大的消費者剩餘(顧客的效益),同時產生比較大的生產者剩餘(獲利)。
「藍海策略」中最常用的例子是Swatch。Swatch將手表計時的理性功能訴求,轉變成時髦的產品。過去一個人一生只擁有一只瑞士表,現在一個人會同時擁有多隻Swatch。此外,Swatch的策略定價在30到100美元之間,與瑞士傳統手表動輒數千、數萬美元差距很大。Swatch顧客平均年齡45歲,成年人,年輕人、小孩子、不同性別對Swatch皆有需求。
為何亞洲公司無法模仿Swatch的模式?因為在設計及製造都出現進入障礙。Swatch將瑞士表原本多而複雜的元件大幅減少,成本也因製程簡化(例如不用螺絲,改用雷射銲接)而大幅下降,即使Swatch在瑞士生產,仍比在亞洲生產更為便宜。Swatch透過將理性訴求轉為感性訴求的價值創造,創造需求,加上成本具競爭力,這便是「藍海策略」的主要精髓。
但是看完這本書後...我想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有人把"藍海策略"拿到政治上來說~但我想到如果~
"從藍海策略來看未來的人力資源規劃"
這樣來看要怎麼把它融會貫通勒~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希望大家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3 個解答
- carolLv 72 0 年前最佳解答
人力資源的規劃??
我個人認為現在很多企業都把一些年資深的員工
想辦法讓他離職為了要省退休金
寧願用這些錢再去請新進員工
那為何不轉個方向想
如何運用這些年資深的員工--他們的人生經驗質
搭配新進人員的活力
為企業開創一個更廣遠的目標
而不是只著眼在眼前的小利
- 匿名使用者7 年前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 最新活動→迎接新會員,首存狂送20% 】
【運動→電子→對戰→現場→彩球 】
【免費服務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