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解答
- 2 0 年前最佳解答
就語言系統中形式和語法範疇之對應關係而言,上古漢語音段或超音段
可以充當音位或形位,充當形位時表示兩個詞之間的形態關係。但是現代漢
語音段或超音段,除了少數不具孳生力的例外,都喪失了形態的功能,由音
節擔負起替代的角色。約言之,音節透過「派生」(derivation)、「複合」
(compounding)、「重疊」(reduplication)的方式起形態的作用。上古時期音
節的內部結構較複雜,單音節單用時較不會因「同音」(homophony)而產生
溝通困難的現象,可是一旦音節結構因音變(如複輔音變單輔音,聲母清濁
對立消失)趨於簡化,單音節的同音機率就相對的增高,同音增多就造成溝
通上的困難,解決之道就是創造多音節詞。如此一來音節就承擔起造詞的重
要功能,不論是「派生」、「複合」或者「重疊」都是造就多音節詞的手段。19
大體而言, 上古時期音段或超音段又是音位又是形位, 單音節是詞位,
多音節是詞組;現代漢語音段或超音段是音位,單音節是形位,多音節是詞
位,也可能是詞組。從語言類型的發展來說,上古漢語到現代漢語是從「綜
合」synthetic 語變為「分析」analytic 語,「綜合語」語詞形義具不對稱的關
係,「分析語」形義之間較具一對一的對稱關係。
六、形態音位和形態詞匯變異
Bloomfield(1939)提出三種連音現象:⑴ 外部或句法連音(external or
syntactic sandhi); ⑵ 內部連音或形態音位(internal sandhi or morphophonemics);
⑶ 形態詞匯變異(morpholexical variation)。Bloomfield 這種
三分法為構詞學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課題, 這裡暫且不論句法連音,只就「形
態音位」和「形態詞匯變異」的分別加以討論。「形態音位」是指在音韻系
統中有對立的音位在某種音韻條件下對立中和化形成互補分布的現象,閩南
語小稱後綴「仔」a2 的連音變化就是一個例子,各種變式列出如下表(這裡
的語音以國際音標表示):
連金發68
19 這個想法主要是根據Chmielewski(1949)。關於漢語複合化是否由於同音詞增多所致的論題
還有討論的空間。應特別指出,這個說法並不否認上古漢語多音節詞(如聯綿詞和借詞)的
存在。
參考資料: 忘ㄌ那咕網站ㄌ.... - 2 0 年前
構詞學是語言學中研究詞彙的結構和形成方式的學問。很明顯各種語言中都有一些語素是由另一些語素經由某些規則變化而來。例如「會計師」就是由「會計」加上「師」這個詞綴而來。構詞學即研究此種規則。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