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解答
- 2 0 年前最佳解答
應該是黃土水吧~因為我沒聽過黃土木這個人(如果有...別怪我才疏學淺)黃土水可是很有名的美術家....作品曾多次入選帝展(日本的)
台灣雕刻家
黃土水 (1895 ~ 1930)
黃土水,一八九五年出於台北艋舺(萬華),十二歲經舅父引介,跟鄰近佛像雕師學習佛像木雕。二十歲畢業於府立國語學校師範科,畢業時雕「左手」獲師長嘉許,繼又雕刻觀音像與彌勒佛像留校保存。
一九一五年赴日留學,進東京美術雕刻科,跟隨雕刻家高材光雲習藝。二十五歲修完本科,入研究科,改隨雕刻家朝倉文夫進修。當年十月以「山童吹笛」一作初次入選帝展。其後連續三年均入選帝展,一九二一年的「甘露水」,一九二二年的「擺姿勢的女人」,一九二三年的「郊外」。
二十九歲返台娶妻,後替台北龍山寺塑造釋迦像。日本裕仁天皇即位大典,受委託製作「歸途」作為獻禮。隔年「水牛群像」完成,卻因盲腸炎併發腹膜炎,溘然去世,享年三十六歲。
創作觀點
早期以模倣西方困實精神和嚴謹的創造態度,著重形象的刻畫入微。帝展以後的作品傾向回歸本土的民族風格,如水牛系列尋求形式與內容結合後的喜悅,屬於穩健的敘情寫實主義。
作品特色
日本學院派
受明治以來陸續傳入的西歐寫實雕刻的衝擊下,融進了西方的寫實精神。雖曾師事高村光雲,由於本身無太多的 方木雕技巧的束縛,加上嘗試泥塑,故能隨心所欲的在粘土中試練造形結構與嚴謹的動律,無形中在工作中體認到:西歐雕刻的優越性,人體韻律美的把握,擺動中張力均衡的構成和雕理傳達的真誠感,因而成了台灣近代雕刻的先驅者。當然朝倉文夫的影響也不少,尤其創態度的嚴謹和形象刻劃的入微,使其有幸多次入選帝展。
本土民族造形
當他雙腳踩進「帝展」的殿堂時,同時其創作意志也受到日本沙龍藝術的束縛,在他的內心深處,希望以學院中習得的真實造形來容納 方木雕的內容,故一方面進行塑像,一方面致力於台灣水牛的研究。這種外拓進而省的創造根源,使得中山堂的水牛群像和龍山寺的釋迦佛像,有別於傳統形式,而注入了新時代的血液。
- 2 0 年前
是黃土水吧....資料給你.....黃土水,在其短暫的三十六歲生涯中,正式研習西洋雕塑僅十五年,卻在雕塑 藝術上達到非凡的成就,留下許多難得的傑作,被公認為近代台灣第一位不可多得 的天才型雕塑家。
黃土水出生正逢亂世,當時台灣被日軍佔領,社會處於一片貧窮不安。黃土水 一直到了十二歲才進入公學校就讀,後因父親去世,母親帶著排行老三的他投靠同 母異父的二哥黃順來,並轉學到大稻埕公學校,因而年少的黃土水有機會隨著舅父 常到大稻埕的街上逛神雕店舖,接觸福州系神雕,加上父親與二哥也都是木匠的關 係,黃土水從小自然醞釀了對雕刻藝術莫大的興趣。一九一一年,黃土水自大稻埕 公學校畢業並順利考上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由於學校全部公費,這對貧困的黃土 水是最佳求學機會。在國語學校裡,黃土水的「圖畫」、「手工」成績優異,畢業 展木雕作品更得到師長的讚賞,促使黃土水一心往雕刻的路上發展。一九一五年, 黃土水得到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的推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木雕部,開始接 受西洋式雕刻教育。黃土水雖然主修的是木雕,但對其他雕塑課程亦下了苦心研究 ,並觀摩各家所長,吸取養分自我充實。之後朝向自己追尋的風格發展。
黃土水的雕刻,風格上最具代表性的 是他在自然主義的寫實性中,表達了自己 內涵與對鄉土的關懷。黃土水一生真正應 驗了「生命雖短暫,藝術卻永恆」這句話 。
最有名的作品.....我想應該是『水牛群像』吧!
有很多....但最多只能回答兩千字...報千喔
參考資料: 朋友寄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