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解答
評分
- joinLv 52 0 年前最佳解答
清代台灣土地的開發取得,分為無主地與熟番地兩種。
無主地之地權則歸屬於官方所有,墾民需至地方衙門申請即可;而熟番地則歸熟番所有,漢人通常會私下與熟番承租。﹝熟番指的就是平埔族人﹞
而清代台灣土地的圍畑、旱田、水田三者之區別,應為:
1、水田 ─ 意指土攘可以蓄水,經常可以栽培水稻之耕地,漢人耕作即以水田為主。
2、旱田 ─ 就是指土壤不容易貯水或水量不足只能栽培陸稻、雜糧及果樹類等等耕地,而熟番則以旱地為主。
3、圍畑 ─ 「畑」字,字義上為「旱田」之意,而加上圍字,是否指的就是平埔族人圍畑而耕之意。平埔族人每年會請教尪姨今年耕地為何處?易地而耕,年年更換耕地,有如自然耕作一書所言,故此可謂為他們的良好習俗。
您參考看看......
2006-03-04 13:48:27 補充:
熟番地約可分為兩大類型 ─ 1、土地個人所有;此種土地面積較小,通常會私下承租予漢人。2、土地屬全社所有; 漢人若要墾租,即須與部落土目簽約即可。而全社所屬之土地,尪姨﹝部落巫師﹞需每年擇地耕作,並於耕作前將土地開闢出來,最簡單的開闢方式就是「火燒」,整好土地,今年的耕作隨即開始,而收成好壞擇聽天由命了。
2006-03-06 23:28:24 補充:
忘記了!好像是在台灣史或者是台灣開發史上的記載吧!......wendy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