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解釋 ~拈花微笑
大梵天王獻世尊以金色波羅花,請說妙法。其時,世尊捻花,不發一言,座下百萬人天悉皆罔措,惟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汝摩訶迦葉。」
是什麼微妙法門,不立文字的 法 讓世尊在這個教外另外在傳..還傳給摩訶迦葉尊者呢?
而百萬人天卻不能得知.
這正法是可以超脫生死之法.證道之法嗎?
如果正法可令人得 涅盤.為何不傳給其他人唯獨傳給摩訶迦葉是有何用意?
跟著世尊修的十大弟子為何不能得?
13 個解答
- 6 年前
法華會上,適意柔軟又美麗的大小花朵, 從空中飄散下來,意在顯示
經過佛陀四十年間以方便法調伏眾生後, 聽法者已從剛強轉為柔軟,
也唯有心意柔軟,才能領受佛陀將要宣講 的大乘妙法。傳法者佛陀,
其心開闊自在;聞法者會眾,其心柔軟歡 喜,傳法者與聞法者以心印
心,其情其景,令人嚮往!
- 1 0 年前
據說迦葉尊者在還沒跟隨佛陀之前是一教之主喔,迦葉尊者之前是拜火教的教主,後來跟隨佛陀之候,整個拜火教都一起跟隨佛陀喔..
其實眾人看到的只是佛陀把花交給迦葉尊者,看到花,卻沒有聞到花的香味,就像手指指月亮,只看到手指,卻沒人看月亮一樣,「那朵花的香味」正是佛陀傳法的重點,在場的所有人只有「迦葉尊者」領悟。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Lv 71 0 年前
非只蓮花是花
有情無情智慧高下?
常分人是高等有覺知,說動物是次等的?說花草植物是無覺知的?
甚至說正果無植物的份?
讓你【覺】的,常常是透過花草自然生長四季過程,有所體悟啊?
是人聰明?還是植物慈悲無語?稻穀無語?而我們吃了祂?
路邊的小花,季節一到也是奮力開花啊!這一季過去了?人一生過去了?怎能徒負光陰?
用心過生活,愛你的人生,愛你的家人,家家有花香。
社會原野花開處處,繁花似錦多樣宇宙,賞花勿強摘。
除草欲得花茂盛?草抓泥土不流失,花始孤挺得果實。
拈花惹草得樂趣,時過也是埋土石,一生一會應奇緣。
2006-05-15 15:59:25 補充:
文字解釋不全真理。
說不得?一說就錯?也說對?自取捨!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讀?毒?放下?放肆?
亦可兩面 解讀?解毒?心在何處?那處花自開!生命出路,香臭各招蠅蜂?
2006-05-16 10:59:33 補充:
^^
2006-05-16 22:33:20 補充:
該有不同正面觀點?
迦葉認為,花喻示歡樂(「微笑」)。人的歡樂如花,也是寂寞的、淺淺的、開給人看的裝飾;花熬過三時的苦才有數日的風光,人也是以畢生捱受的苦換來短暫的歡樂:人間如苦海。所謂歡樂不過是泡在苦海裡的花,旋開旋落。那麼,唯有超離苦海才能開出永生之花,也唯有接受佛法才能超離苦海,擺脫輪迴,昇入極樂世界。
*迦葉非花,怎知花苦樂?
熬過三時的準備,方有機會鑽出泥濘,出水面迎晴空,季節當令日麗風和,小雨初透舌尖清甜,葉面露珠圓潤活潑嘻遊,聽夏蟲點燈唱歌,夜攬水面星河摘星,歡喜應緣起用花開咨意一季;當秋風送爽身影當歸寂寞,主角更迭君子之菊馨香遍野,青蓮無負自然恩寵,無怨退轉深沈泥塘,準備來年蛙鳴時刻.....那是花的一季極樂。
*擺脫輪迴?無輪迴來年怎有花美?
莫說世間苦海,當人當花做啥?心態正常當在世間當下超脫。
*虛圖永生?
四季輪替機會永遠為有準備的您開門,蓮莫永佔位置阻菊出頭,方是永生。
2006-05-16 22:44:48 補充:
永生?該是生生不息,萬物平等,生命力奧妙展現,金剛之心→在冰原、深海、地心... 生 生命力強韌活源,非永不腐壞木乃伊?
2006-05-16 22:50:38 補充:
迦葉應是真知 生為花的喜樂,才微笑,如果是知 花的一生苦 而微笑?豈不不慈悲?
2006-05-16 23:19:28 補充:
修正一下︰該有較正面人生的觀點∼∼^^
2006-05-17 19:01:53 補充:
大梅法常禪師在未悟道之前曾經困惑,覺得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才能修成佛果,這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有沒有成佛的捷徑呢?於是他四處尋師訪道,有一次他去求教於馬祖道一禪師:「請問佛是什麼?」馬祖就對他說:「即心即佛。」「非心不問佛,問佛非無心。」如果沒有心,怎麼會來詢問佛法的道理呢?問佛的這念心,當下就是佛啊。法常禪師聽到馬祖的回答,當下就覺悟了,原來一切都是現成的。師父講法這念心,大眾聽法的這念心,是清淨的、不動的,這就是佛心,如同《華嚴經》所講:「不起凡夫染污心,即是無上菩提道。」
2006-05-18 00:03:17 補充:
法常禪師悟心明心之後,就到大梅山去住茅蓬,去保養聖胎。經過一段時間,禪師修行的功夫大有突破,名聞遐邇、遠近馳名,這名聲也傳到了馬祖的耳中。馬祖於是派了一位弟子去勘驗法常的悟境。
馬祖的弟子見到法常禪師就問禪師:「您在這裡住山的憑藉是什麼?」禪師就回答:「因為馬祖大師所教導的『即心即佛』,憑著這句話,所以來此住山以保養聖胎。」
2006-05-18 00:03:51 補充:
馬祖的弟子就告訴法常禪師:「以前馬祖說『心即是佛』,可是現在卻改口說『非心非佛』。」法常禪師聽了,只說道:「這老和尚喜歡亂說話,不管他現在說什麼,我還是繼續修我的『即心即佛』。」
馬祖的弟子回去後就稟報師父:「法常不管非心非佛,只管即心即佛。」馬祖聽了高興地告訴大眾:「梅子熟了,我再也騙不了他了。」法常有了自己的正知正見,將心安住在本心本性上,功夫日深,後來便在大梅山大弘禪法。因為他住錫大梅山的緣故,所以大家都稱他大梅禪師。
從花苦?從花樂?都是方法!
安心即樂
平安就好
隨緣自在
慧心逍遙∼∼^^
2006-05-18 00:05:05 補充:
TO.ben 大德您好
沒關係,風箏只要飛得上去,管他風從哪裡來∼∼^^
2006-05-20 23:11:41 補充:
還是忍不住想說說
在人間都不快樂?怎能希望到西天會快樂?
西天極樂?就是你現在的願力、念力..孕育的空間啊∼∼哎!
2006-05-23 12:12:10 補充:
大梅禪師該會說︰各依心安其宗,等什麼?評價去吧!
2006-05-25 11:56:59 補充:
我自己以為,在人間快樂︰
知足常樂、施之樂、無功德....之樂,用快樂來學佛。
參考資料: 該有較正面人生的觀點? - 匿名使用者1 0 年前
釋迦世尊降生於此娑婆地球人間,示現八相成道,無非就是為了一大事--為此界眾生宣演每一個有情眾生皆有一個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真心-如來藏。此一真心-如來藏,當然就是《心經》所說本來自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實心,禪宗謂之為【本來面目】,淨土宗則稱之為【自性彌陀】,而在阿含諸經謂:「我、無我、如、本際、實際、涅槃、如來藏、窮生死蘊、所知依…」;般若諸經謂:「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無住心、菩薩不念心…」; 唯識諸經謂:「阿賴耶識、阿陀那識、第八識、如來藏、異熟識、真如--無垢識…」---靈山會上,有一日 佛上了座,剛好有梵天供養了一朵青蓮花, 佛就當眾拈起花來,微微的笑著,也不講話,會上所有人天都不知道 佛是什麼心行,結果金色頭陀迦葉尊者他忽然就看見了實相心(第八識),於是站起來對著 佛笑, 佛看見他笑了,知道他會了,就當眾宣佈:「我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這是實相無相的微妙法門,這個法門不立文字,作為教外別傳,付囑給摩訶迦葉。」這就是說 我 釋迦牟尼佛在教門(經教)所講的法以外,另外傳給你這個不立文字之法。所以 大迦葉尊者就成了西天禪宗初祖,傳到了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祖師遵其師令,東來震旦(中土)繼續弘傳此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法,成為中國禪宗初祖。---當初, 菩提達摩祖師留給二祖 慧可大師四卷本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作為印證以及悟後起修之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大慧。善不善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藏識。意及意識并五識身。」佛說 如來藏又名為藏識,與意根-第七識、意識-第六識、眼耳鼻舌身等五識共為八識,顯然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由此證明︰禪宗開悟明心所明之心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也。若有禪宗門人自稱明心開悟,而所悟之心無法以《楞伽經》印證無訛,即是錯悟也。
- benLv 51 0 年前
世尊傳金色頭陀是明心見性的法,也就是大乘別教的法,證此,菩薩永不入涅槃,能依此所發起的根本無分別智,進修相見道的後得無分別智以及道種智,乃至圓成一切種智而成佛。因為這個法只有菩薩能知,非是凡(一般凡夫)、愚(二乘人)所能知,因此凡愚根本無法證得菩薩法,也就是明心見性的法,唯有菩薩才能證得。
2006-05-17 22:29:44 補充:
TO:KC
會說這句話的人:「師父講法這念心,大眾聽法的這念心,是清淨的、不動的,這就是佛心」,一定是惟覺法師,這個惟覺法師也是常見外道一個,因為「講法這念心、聽法的這念心」是眼識、意識心所攝,不是真心第八識。
- 213Lv 71 0 年前
佛他是在眾弟子前做這樣的動作,並非只獨傳如果摩訶迦葉,而是只有摩訶迦葉能領會其中的道理,而其它還沒到那層次,這個法,即是禪宗的以心印心,若眾弟子都能領會,當然不會只傳他一人!
頓漸有不同,根器有大小,即在此理,頓法摩訶迦葉能領會,但漸法其它弟子修一樣會達到那個程度!所以只是多傳一法門教化大根器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