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江城子~~~~~~~~~~~~
請問各位國文高手
蘇軾的江城子是什麼意思呢?
是在什麼心情下寫出這闕詞的呢?
我聽過兩種說法,其一是遇見有夫之婦,其二是幻想自己遇見了仙女
可以給我一個正確的說法ㄇ?
我所問的江城子是以下這首喔!!
鳳凰山下雨初晴 水風清 晚霞明
一朵芙蓉 開過尚盈盈...................
(詞中有一句 若含情 遣誰聽 是若含情還是苦含情壓?)
ps.有點難度給十點 拜托囉^^
請問究竟是
一朵芙蓉還是一朵芙蕖呢?
若含情 還是苦含情?
3 個解答
- 6sirLv 61 0 年前最佳解答
答覆如下,希望你滿意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鳳凰山下雨初晴。 水風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 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 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注〕熙寧七年 (1074) 作。湖:指杭州西湖。張先:著名詞人。 鳳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 芙蕖:荷花。 娉婷:姿態美好,此指美女。 江上:宋袁文《甕牖閒評》引作“筵上”。 湘靈:湘水女神,相傳原為舜妃。《楚辭·九歌》有《湘夫人》。 欲待三句:化用唐錢起《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句意。《甕牖閒評》載:“東坡倅錢塘日,忽劉貢父相訪,因拉與同遊西湖。……有小舟翩然至前,一婦人甚佳,見東坡自敘:‘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無由得見。今已嫁為民妻,聞公遊湖,不避罪而來。善彈箏,願獻一曲,輒求一小詞以為終身之榮,可乎?’東坡不能卻,援筆而成,與之。”倅:副。蘇軾時為杭州通判,是知州副職,故稱。 詞作鑒賞 此詞為蘇軾于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余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 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莊漫錄》,彈箏人三十餘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最後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裏,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 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山間水際。“”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參考資料: 網站&自己 - irisLv 51 0 年前
出處 《墨莊漫錄》年代 1071—1074:第一次杭州任
東坡在杭州。一日遊西湖,坐孤山竹閣前臨湖亭上。時二客皆有服預焉。久之,湖心有一舟漸近亭前,淡妝數人;中有一人尤麗,方鼓箏,年且三十餘, 風韻嫻雅,綽有態度。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終,翩然而逝。公戲作長短句云:「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千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念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
依照這墨莊漫錄上的故事.東坡遇到的應該是有夫之婦.只是古人多喜歡用
不可解的神仙佚事來作文章.
參考資料: 網路.自己 - 1 0 年前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
有一回,蘇東坡偕賓客遊西湖,在小亭飲酒,忽見一葉小舟翩然划來,船中有婦女數人,有一名且風姿綽約,正在悠然彈著古箏,琴音清遠幽揚。東坡正想凝神細聽,那船卻折返原路,在水雲間消失了。他非常悵惘,立即寫了一闋「江城子」記事: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羽翼,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若含情,遣誰聽?
煙歛雲收,依約似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