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個解答
- CathyLv 61 0 年前最佳解答
◎「六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除《春秋》外,皆源自西周的文化,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經典,對於中華文化起源有著重要影響。 ◎問題所述”素來有兩種不同的排列次序”,主要是古文及今文學家的認知不同,迄今仍未有定論。由於兩派對「經」字的解釋、淵源、和學說均有不同之處,學界常有專文討論,於此僅概要說明如下:※古文學家:認為「六經皆史」,按六經產生時代的早晚排列,其次序為「詩、書、禮、樂、易、春秋」。 ※今文學家:認為孔子是教育家,引用《禮記‧經解》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將六經視為施教的教材,也就是按六經內容的淺深,排列為「詩、書、樂、易、禮、春秋」。
2006-07-21 14:28:06 補充:
昱昱,這樣一字不改複製別人的回答,再刻意脫漏字是不好的!
2006-07-25 03:49:59 補充:
謝謝紫龍的參考意見。「六經」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天運》(道家書籍,儒學典籍論及六經時偶有所隱晦),個人在回答時為使內容簡要,將本段略去,逕行引用周予同先生的觀點,以今古文經學家對「經」字的解釋不同,將「時代的早晚」與「內容的淺深」作區分。
參考資料: 漢書藝文志,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 - 紫龍Lv 61 0 年前
莊子天運篇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
莊子天下篇
《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
2006-07-24 22:44:17 補充:
禮記 經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1 0 年前
「六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除《春秋》外,自西周的文化,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經典
將六經視為施教的教材,
”素來有兩種不同的排列次序”,主要是古文及今文學家的認知不同,今仍未有定論。由於兩派對「經」字的解釋、淵源、和學說均有不同之處,學界常有專文討論,於此僅概要說明如下:
※古文學家:認為「六經皆史」,按六經產生時代的早晚排列,其次序為「詩、書、禮、樂、易、春秋」。
今文學家:按六經內容的淺深,排列為「詩、書、樂、易、禮、春秋」。
※今文學家:認為孔子是教育家,引用《禮記‧經解》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2006-07-25 14:24:40 補充:
孔子把《易經》視為華夏道統的靈魂而將它置於六經之首,把學易視為傳承道統的關鍵。孟子說:“孔子聖之時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從孔子的經歷與思想看,選拔國家高層領袖,能博通天地人三才易道,懂得易經與道統的依存關係,知天知人,最為理想孔子把易經視為儒家六經之首,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參考資料: 漢書藝文志,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 - 寶寶Lv 71 0 年前
所謂六經,就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就這六個病型的症候群,利用分經辨症,及其診斷方法,以鑒別表、裏、寒、熱、虛、實等種種輕重不同的情況,來運用汗、吐、下、和、溫、清、補、澀,以及針灸等種種不同的治法,這就是中醫治療傷寒的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