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解答
評分
- 1 0 年前最佳解答
侍中,古官職名
東漢設侍中寺,至晉改門下省,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治機構的重心。
隋唐、五代、宋,與中書省、尚書省合稱三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一度改稱東台、鸞台、黃門省等,旋複舊稱。其長官為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等。其下設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長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宋代沿置。元豐改制後,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執行侍中職務,另設侍郎為副長官。南宋置左右丞相,省侍中或門下侍郎不置。元以後廢。
參考資料: 《通典.職官三》《舊唐書.職官志二》《宋史.職斷志一》 - 1 0 年前
官名。東漢設侍中寺,至晉改門下省,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治機構的重心。隋唐、五代、宋,與中書省、尚書省合稱三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一度改稱東台、鸞台、黃門省等,旋複舊稱。其長官為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等。其下設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長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宋代沿置。元豐改制後,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執行侍中職務,另設侍郎為副長官。南宋置左右丞相,省侍中或門下侍郎不置。元以後廢。
「侍中」看似虛榮賤職,但別忽視他跟隨君王身邊所帶來的權勢,漢朝以後,侍中便不再只是幫君王拿便器的奴僕,他隨侍君王,顧問應對,預聞機要,參與謀決,以致綜理萬機。諸葛亮掌權時期雖然能夠專斷國政,看似相府即是國家權力中心所在,但在專制時代,皇帝才是真正國家一切的權力中心。
參考資料: 《通典.職官三》,《舊唐書.職官志二》,《宋史.職斷志一》 - 1 0 年前
侍中:職官名。
"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
"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
"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
到"元代"時廢除。亦稱為納言。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