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閨怨詩"雙燕離"譯
我在網路搜尋這首的翻譯
都沒有出現
詩如下
雙燕複雙燕 雙飛令人羨
玉樓珠閣不獨棲 金窗繡戶長相見
柏梁失火去 因入吳王宮
吳宮又焚蕩 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 孀雌憶故雄
雙飛難再得 傷我寸心中
中間的部份
我翻不大出來
請大家幫忙 謝謝 !!
3 個解答
- 1 0 年前最佳解答
李白〈雙燕離〉
雙燕復雙燕 雙飛令人羨
玉樓珠閣不獨棲 金窗繡戶長相見
柏梁失火去 因入吳王宮
吳宮又焚蕩 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 孀雌憶故雄
雙飛難再得 傷我寸心中
譯:
雙燕阿雙燕,雙飛的樣子讓人心生羨慕。
就算是有玉樓珠閣也不獨身棲息,在金窗繡戶中也只求得以長相廝守。
避火而離開柏梁台,因而遷入吳王宮殿。
不料吳宮又被火焚去,幼鳥因而死亡徒有空盪鳥巢。
孤身存活的雌鳥,只能追憶故去的雄鳥。
雙飛幸福的場景難再見,並且在寸心中長存深深的傷痛。
2006-09-11 13:54:16 補充:
賞析:李白用賦的敍事手法,先寫雙燕一起生活的歡樂,再敘因失火幼燕死亡,雄燕相失的悲傷,最後以孀雌的思念和傷感作結。全詩敍事簡練,感情跌宕起伏,讀後令人對燕子的不幸深表同情。詩中的「柏梁」指柏梁台,是漢時名台,因以香柏為梁而得名,漢武帝太初年間發生火災而焚毀。詩雖精美,但卻不勝傷感。燕子是歡快的化身,只是一到了詩人的筆下不免有些附加的情感。希望可以幫到你唷!!
參考資料: 我 - 震寰Lv 51 0 年前
李白的這首“詩”,其實是樂府。
宋人郭茂倩編篡的《樂府詩集》說道:“...《獨處吟》、《流凘咽》、《雙燕離》、《處女吟》四曲,其詞俱亡。”又說:”《琴曆》曰:‘河間新歌二十一章,此其四曲也。’”。大意是說,樂府中本來有《雙燕離》等琴曲,可惜流失了。
所以,漢以後,多有文人據琴曲填詞,仍本漢樂府體例。
2006-09-11 23:30:53 補充:
如 梁•簡文帝(肖綱)的《雙燕離》:
雙燕有雄雌,照日兩差池。
銜花落北戶,逐蝶上南枝。
桂棟本曾宿,虹梁早自窺。
願得長如此,無令雙燕離。
梁 沈君攸的《雙燕離》:
雙燕雙飛。雙情相思。
容色已改。故心不衰。
雙入幕。雙出帷。
秋風去。春風歸。
幕上危。雙燕離。
銜羽一別涕泗垂。夜夜孤飛誰相知。
左回右顧還相慕。翩翩桂水不忍渡。
懸目持心思越路。縈鬱摧折意不泄。
願作鏡鸞相對絕。
比較起來,簡文帝的寫得樂觀開朗一些,沈君攸和李白的寫得要淒涼一些。
2006-09-11 23:31:39 補充:
詩仙李白喜琴,寫了許多關於琴的詩:“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他還為多首琴曲填寫歌詞,流傳至今,如《雉朝飛操》、《雙燕離》、《幽澗泉》等。
可見李白的這首樂府乃應景之作,而非有感而發。
李白這首樂府取材比較隨意,雖然提到“柏梁”(柏梁,漢武帝時皇宮中有伯梁殿,遭火焚),吳王宮(越王勾踐伐吳,火焚吳王宮),但都是信手拈來,並無所指。如像“柏梁失火去 因入吳王宮”,似乎先有“柏梁”(漢代)失火,後有吳王宮(春秋)焚燒,其實時序是錯亂的。可見李白是隨意的。
2006-09-11 23:31:55 補充:
需要指出的是,樂府是可以和著現成的樂曲來詠唱的。正由於此,李白的這首樂府就其藝術價值來說,十分平平,並無可圈可點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