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ㄥ跟ㄣ可以怎麼區別呢?(小一的小朋友的疑問)
前幾天小朋友問我森林的森為什麼是ㄣ而聲音的聲用ㄥ...天呀~我不知道怎麼跟小朋友解釋念法我覺得都差不多呀~自己會分~但不曉得可以怎麼跟小朋友講小朋友才可以接受~~小朋友才國小一年級~~怎麼辦怎麼辦~~
4 個解答
- 12Lv 71 0 年前最佳解答
ㄥ :嘴巴打開就可發音 無人不會
ㄣ : ㄣ=ㄜㄋ的合成音,收音時與發ㄋ聲的嘴型同、屬於前鼻音。
口腔由開而合,舌尖抵住上顎。
會發ㄢ就會ㄣ 之所以會發成ㄥ 純因習慣所致因現在小孩ㄧ出生就學國語 【見下面注解】而最大的學習源是電視 電視演員都不會ㄣ較多 電視人員都不會ㄣ 是因為台北的關係 為何是台北的關係 在此不便多說
若認識中視沈春華(高雄人)的就知她原本很標準(英語、台語、客語標準的人,ㄧ定會ㄣ) 台北ㄧ待久 姓陳的有時也會把人報成姓程的,看媒體報導時,連博士都會把親民黨說成『清明』黨
小學英語老師也知 此現象 因他教英文也碰到此情形
常聽到政治新聞有人報說:明主時代我們現在有明主嗎 ?中國歷史上明主也無幾個 今天的台灣不要有昏君就不錯了 還奢想有明主
ㄣ、ㄥ不會分,已經是全台大流行的大亂象。尤其是配上「ㄧ」更是不分,ㄧㄣ、一ㄥ錯亂,因亂得太慘反而不被注意。
過去(尤其民國70年以前),客家人把我的母校「新星」國小念成「新新」國小而不自知,但現在很多人卻唸成「猩猩」國小。
現在則不管ㄧㄣ、一ㄥ,全面念成一ㄥ──學子們幾乎都把「因為」念成「ㄧㄥ為」不信變不幸、每天都有驚天的兴聞 怪不得台灣每天都不安靜,最嚴重的電視還有人君子說成精子 我現在聽新聞都常常還要去想才懂意思 像親身的經驗 新聞報說: 輕生的經驗 若不注意想,真會誤解
孩子在六歲以前,只要給予適當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學會多種語言是輕而易舉的事(吳憶樺來台就是很好的証明—巴西那位),何況是那幾個注音符號 錯過了這段學習的黃金時間,。現在已習慣,要改就要很認真練習才能改得過來
民國70年以前 台南以南的人大都會把ㄥ唸成ㄣ---清朝講親潮 觀光講官官 這都是受當地說國語人的影響(國語在大陸本來就不統一大多夾雜當地語音) 而現在也都變了 反而ㄣ唸成ㄥ了 這就是受語言環境 傳播媒體的影響
今天中午電視新聞報 明華園總團發言人的說話時 他兩方還是說兩番 他就是南部人
不會ㄣ 的話 不管你學日語英語美語台語客語 粵語都不會標準 因那些都有ㄣ音而且很多
注:目前說華語的地區只有台灣敢做稱國語,大陸尚不敢如此稱 反而說那是『普通』話
2006-12-14 20:06:30 補充:
連戰華語標準 而連勝文ㄣ卻不會 就是受語言環境影響的最好証明
參考資料: 有空也要問問小學導師 是怎麼教的 他們的責任也很大 - JeanLv 51 0 年前
因為韻母相似音所以容易混淆
在「ㄢ、ㄤ」、「ㄣ、ㄥ」、「ㄛ、ㄡ」等相似韻母的分辨上很容易混淆
可以試著用念的,所發出的音雖然相似,但還是可以分辨的
這些方法不能死背,而是順其自然的發音
常練習書寫、發音這兩種是最佳的分辨方法
參考資料: 知識+ - 1 0 年前
撲~~我想到一個很白痴的方法~~ˊˇˋ
你就跟他講說小蜜蜂的歌
為什麼事嗡嗡嗡嗡嗡~~~~!!如果改成ㄣ就不能嗡了ˊˇˋ
哈哈~~賣打我~~我只是突然想到
ㄣ跟ㄥ很像有輕重音吧!!
2006-11-28 14:57:57 補充:
真的不要打我~~ˊˇˋ~~你不要用一般ㄉ方法去想~~你把自己的心境轉回去小時候然後答案應該就會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