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與銀行的基金
請問要買基金時
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
與在銀行買基金
兩者的優勢與劣勢~
不要一面倒向一方
看了大家的回答內容
大多是在評保險公司的前置費用太高
但是也有後收型的
以「山牌」人壽為例
後收型:1~3年4.8% 4~6年3.6% 7~9年2.4% 10年後1.2%
10年共33.6%
如果以這個保單跟銀行比較 不考慮獲利與風險因素
假如我在隨便一家銀行買基金
1年投資10萬 投資10年
每年都轉換四筆基金(買+賣各4次)
這樣的話10年扣的費用會不會比上述的還多?
順便舉出以哪家銀行為例子~
要做報告.......沒辦法~"~ 麻煩各位大大了
6 個解答
- 阿誠Lv 51 0 年前最佳解答
看不下去上面的說法,所以跳出來一下!
應該說,如果你要投資短期的建議你買銀行的,
因為投資型保單前幾年附加費用扣很眾
可是如果你要長期或者要保障的建議你買投資型保單,
為什麼呢,分析給你聽
如果以保障的話以我為例子,24歲要530萬的壽險保障,一年只要扣大概七八千壽險成本,可是如果是定期壽險的話要一萬多。能花比要少的錢買到相同的保障。
就費用而言
~~~~~~~~~~~~投資型保單~~~~~~銀行基金
申購費~~~~~~5%~~~~~~~~~~~~~~3%(有時候有打折)
經理費~~~~~~基金公司收的都一樣~~~
轉換費~~~~~~免~~~~~~~~~~~~~~~帳戶淨值*0.5%銀行在收500元
管理費~~~~~~最高1800~~~~~~~~~帳戶0.5%~1%
信託管理費~~免收~~~~~~~~~~~~~贖回帳戶淨值*0.002*年數
贖回費用~~~~1年4次免收~~~~~~~各家銀行不同!
如果今天我長期投資1個月1萬,20年後贖回,獲利9%那會有多少費用?(假設1年12萬下去複利), 20年後大約有670萬!
投資型保單
申購費~就是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
首年 12萬*0.9=10.8萬
2-20年 12萬*19*0.05=12萬
管理費 1800*20=3.6萬
壽險成本每年7000*20=14萬
合計費用=40.4萬
銀行基金
申購費用 12萬*20*0.03=7.2萬
管理費0.5% 每年9%複利成長管理費約26萬
信託管理費670*20*0.002=26.8萬
合計已經60萬了 更別說包含轉換贖回的費用
信託管理費是依照你贖回*年數*千分之二 放長期的這條很恐怖,
只是一般民眾沒去注意到而已。
少了壽險保障,費用又收的高,請問投資型保單哪裡比銀行基金差,前幾年附加費用收的高沒錯,不過我都有跟我客戶說,如果你要準備放長期的ok,但如果短期獲利,那還是找銀行基金或股票。
不知道你是為反對而反對還是真的有去研究過,不過市面上也有一些沒有收信託管理費,不過只有少數幾家,像國泰一年內不收,可是超過一年就要收,但這是鼓勵多轉換贖回申購,少賺一筆多賺三筆,台新的信託管理費超過三年就不收了。
管理費是管理費,信託管理費是信託管理費,兩條費用是不同的!
任何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教,銀行基金我是舉例而言,畢竟市面上太多加了,每家都不同,但是身為投資人又有多少個人會去做銀行基金的費用收法!
有興趣能點我討論討論!
參考資料: 三商美邦業務員 - 1 0 年前
最佳解答的那一位,幫他補充
銀行基金
申購費用 12萬*20*0.03=7.2萬
管理費0.5% 每年9%複利成長管理費約26萬
信託管理費670*20*0.002=26.8萬
合計已經60萬了 更別說包含轉換贖回的費用
----------------------------------------->>>>
還有2成的稅金要繳
剛查資料
基金獲利所得也要繳稅
雖然大多人都買海外的基金
但是2008年底以後
聽說要課境外所得了!!
基金的獲利就算是所得的一部份....
- 1 0 年前
我個人的想法
1. 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 :
優勢: 仍是屬於保險的一種,有保障
劣勢: 資金拿去投資的比例少,賺的錢比自己去銀行買基金來 的 少
2. 在銀行買基金:
優勢: 賺的錢不會又被保險人員扒一成皮,若投資得宜,穫利金額可觀
劣勢: 純粹個人投資,不是保險,所以沒有保險中保障的功能
參考資料: 我自己^^ - 1 0 年前
基本上,這是兩個不同的商品,但因投資型保單用了"投資"兩個字
常會讓人對他產生了混淆,如果能對台灣的投資型商品加以定義
清楚的話,那...這兩個商品就沒什麼比較的價值了...
因為很清楚的...一個叫保險,一個叫基金
您問的是要買基金時,要買投資型保單還是銀行的基金
如果你想買基金的目的是為了投資獲利的話,那....怎麼會有買投資型的念頭呢?
曾經聽過保險業務員對投資型商品所連結的標的或報酬給吸引..
還是未曾了解該商品內容,不知所需負擔的附加費用,只是覺得他也是投資工具呢?
簡單點,基金投資為的就是獲利
但如果想買投資型商品的動機,不在於獲利,而是以較低的保險成本
取得個人適當的壽險保障,風險規劃程度的重要性大於投資報酬的
獲利的話,投資型商品確實是個不錯的規劃工具
簡單的講就是以最少錢買到最大的保障,定期壽險可能可以解決這
問題,但也因為定期兩個字,讓保險公司風險承擔的時間被固定了
這樣解釋會不會更複雜呢?
就看你的需求是什麼,再決定商品的方向,不要被商品名稱騙了
參考資料: CFP理財規劃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1 0 年前
與銀行購買基金:
優:銀行有專業理財人員,投資資訊較一般人快速、專業。
劣:假設3~5千元能買一檔基金,轉換不易,手續費較高。
有些銀行不得單筆投入。
與保險公司購買基金:
優:基金+保險=投資+保障
一面可以理財又有身故保險金。
假設3~5千元可買到約12檔基金,轉換容易,可分散風險
具了解有一家保險經紀人有和微工程財務管理公司合作,
能根據量化統計做專業的分析。
劣:有些保險公司基金挑選是由業務人員自行挑選,不夠客觀。
參考資料: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