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跑出的迴歸怎麼解釋?
下面是我用excel的資料分析裡迴歸所跑出來的結果,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樣用這些數據寫成文字,想請教有沒有統計高手可以指點迷津,我的問題是:
1.有哪些數據是必須放進論文的文章裡面的?
2.數據的描述該怎麼寫?
3.我搞不太清楚F值、t值、P值有什麼關係?
要觀察日射量、溫度如何影響發電量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0.902566421
R 平方0.814626144
ANOVA:
自由度; SS ; MS; F ; 顯著值
迴歸;3 ; 402051.4775 ;134017.1592 ;360.349325 ;1.0582E-89
係數;標準誤; t 統計;P-值
截距 ; -9.785;5.289;-1.850;0.0655
日射量 ;15.397;4.869;3.162;0.0017
日射量平方;-1.852;0.457;-4.053;6.7701E-05
日射量×大氣溫度;1.133;0.1004;11.283;4.52071E-24
1 個解答
- ?Lv 41 0 年前最佳解答
ANOVA是用來檢定迴歸模式的有效性,通常只要顯著值<0.05就可以宣稱所採用的迴歸模式是合用的。
依您的資料來看:顯著值=1.0582E-89 (1.0582 × 10^(-89))
此值甚小,顯示整體模式可用。
接下來就必須看迴歸式中那些自變項可以有效地用來預測依變項。
而各自變項的有效性則以t檢定(t test)來進行檢驗。
(當然,如果顯著值>0.05,表示整體模式不合用時,則所輸出之t檢定之結果就不必看了,也不必附在文章內了。)
R是複相關係數,在您的例子中R平方=0.815代表如果以迴歸方程式進行預測時,會比用依變項(通常用Y表示)的平均數進行預測時,減少81.5%的預測誤差,亦即R平方具有降低誤差百分比的意涵,這種意涵被稱為具有削減誤差比例(proportioned reduction in error; PRE),當然在統計學上R平方並不是唯具有PRE性質的數。
線性複迴歸的方程式:y = a1x1 + a2x2 + ... + akxk + b (假設有k個自變項x)
係數;標準誤; t 統計;P-值
截距 ; -9.785;5.289;-1.850;0.0655
日射量 ;15.397;4.869;3.162;0.0017
日射量平方;-1.852;0.457;-4.053;6.7701E-05
日射量×大氣溫度;1.133;0.1004;11.283;4.52071E-24
由您的資料來看:
有3個自變項〔日射量(x1)、日射量平方(x2)、日射量×大氣溫度(x3)〕
有1個依變項〔發電量(Y)〕
到底自變項(x1、x2、x3)中那些可以有效預測依變項〔發電量(Y)〕呢?
由t檢定的結果來看:日射量(x1)、日射量平方(x2)、日射量×大氣溫度(x3)三者的P-值均小於0.05,故三者都可以有效預測發電量。
但截距項之P-值大於0.05,表示所求的截距的係數-9.785,應可被視為0。
所以您必須再將截距值設定為0以後再重跑一次分析。重跑出來的結果再依各變項的P-值大小,以對該變項之有效性做決策,凡P-值小於0.05者,即可用,大於0.05者則予捨棄。如果重跑的結果又有變項之P-值大於0.05而被捨棄時,須將該變項排除後,再將保留下來的變項重跑一次分析,直到所有放進迴歸式中之變項t檢定之P-值均小於0.05時(或均大於0.05,亦即沒有合用的變項)為止。
總之,
1.上述資料如果ANOVA結果未達統計上的顯著 (顯著值,亦即p值>0.05) 時,則不必再進行t檢定。
2.由t檢定之顯著性(p值)來檢驗截距與各自變項之有效性。
3. 如ANOVA結果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性時,則不必附t檢定的結果,
若報導t檢定的結果時,只需要報告最後一次的結果即可。例如:
t檢定結果刪除了某些變項時,此一結果不必附上統計值表,只需於本文中略述即可,而所有的變項均達統計上的顯著性時的最終結果的表格則需提供。
2007-05-12 22:50:11 補充:
此部分是針對「小豬」先生不實言論的部分之回應。
沒想到這個世界上真得有這種人,
居然能夠當著你的面把你的東西直接拿走,
然後還大喊你拿走他的東西。
樓下的,你居然把我的解答直接拷貝再貼上,
然後還說別人是抄你的。
內心難過的不是你的行徑,
而是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人到底是怎麼了。
怎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