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 網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 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 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 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3 個解答
- 王先生Lv 61 0 年前最佳解答
魚類
台灣魚市場常見之魚類(3) 鰍科
泥鰍
泥鰍資料
學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1842)
異名 Cobitis anguillicaudatus
俗名 (中) 胡溜、土鰍;(英) Pond loach, Oriental Weather-fish
分布 亞洲大陸東部及日本列島。大鱗副泥鰍分佈則以中國
大陸中部為主。兩種魚在本島之各地河川中、下游、
池塘溝渠與稻田皆有分佈。
形態 體前段略為圓筒形,尾柄有皮質隆起而與尾鰭相連,
鬚 5對,短於頭長之半;其中吻鬚2對,口角鬚1對,頦
鬚 2對,無眼下刺,鱗片細小,側線不完全,縱列鱗 1
30以上。背鰭鰭條 9條。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為淡黃
色,全身滿內黑褐色小點,尾鰭基部具有一明顯黑
點。另有一種大鱗副泥鰍 (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與本種頗為相似,但其體形較粗短,最長之口鬚長於
頭長之半,背鰭條為9條,尾柄之皮質隆起較發達,可
達背鰭與臀鰭之後端;鱗片較大,縱列鱗少於 130;此
外,本種之體色較偏黃色,體表上之黑點亦較細小。
棲息生態 廣泛棲息於各種水體,但以富植物碎屑與淤泥的靜水
域或緩流水域較多。雜食性魚類、小形動物、植物碎
屑、藻類均有攝食。
漁業 本種魚通常用於燉中藥、煮湯或三杯泥鰍,目前市場
及餐廳販售之泥鰍均為人工養殖者。
體長 最大可達20公分,通常為10-15公分。
資料來源:邵廣昭等,台灣常見魚介類圖說(上)--海藻與無脊椎動物,台灣省漁業局,1996年5月初版
- ?Lv 71 0 年前
泥鰍(鰍科)
英名:Asian Pond Loach
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俗名:土鰍、胡溜。
特徵:本種身體成棍棒狀,腹鰭之後逐漸成側扁形,口部小且呈馬蹄形, 周圍有5對短鬚,全身被有小圓鱗,成魚長約10~15公分。泥鰍的體色變異很大,一般而言,其身體背側呈現暗灰褐色,上面有許多黑色斑點,腹部顏色較淡,為白色或淡黃色。
習性:本種分佈於全台各低海拔河川、池塘或水田之中,目前也有許多專門的養殖場。泥鰍除了利用鰓呼吸外,也可以用腸呼吸,因此能在水底淤泥中蟄居。覓食行為主要是濾食水中藻類、甲殼類、水生昆蟲以及一些腐植質。雙溪河系及支流有分佈。
圖片參考:http://www.ymsnp.gov.tw/web/data_file/animal93/ima...
http://www.ymsnp.gov.tw/web/webpage.aspx?f=data_fi...
圖片參考:http://www.fish.org.tw/chinese/fish04.gif
圖片參考:http://www.fish.org.tw/chinese/d22.gif
學 名 : 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
俗 名 : 泥 鰍
英 名 : Pond loach
圖片參考:http://www.fish.org.tw/chinese/title01.gif
泥 鰍 肉 質 細 嫩 、 味 道 鮮 美 、 富 含 蛋 白 質 及 維 生 素 A , 且 脂 肪 含 量 很 低 , 可 以 說 是 一
種高營養價值之淡水魚類,無怪乎,擁有日本廣大的消費市場。近年來,由於農業
及工業廢水等污染河渠、田溝等泥鰍之生息場所,使天然泥鰍的產量大為減少,同
時日本市場需求量卻與日俱增,泥鰍價格上揚,因此泥鰍之繁養殖業隨之營運而生
。
圖片參考:http://www.fish.org.tw/chinese/title02.gif
泥 鰍 生 長 最 適 宜 的 水 溫 為 15 ~ 30℃ , 水 溫 25 ~ 28℃ 時 生 長 最 快 , 在 5℃ 以 下 或 30℃
以 上 或 者 在 池 水 乾 涸 時 , 泥 鰍 就 會 潛 入 10 ~ 30 公 分 的 泥 層 中 休 眠 , 土壤中有少量水
分濕潤皮膚,泥鰍就能維持生命。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攝食小型甲殼類、動物性浮
游生物、絲蚯蚓、植物嫩莖芽、雜草種子、綠藻、有機物碎屑、微生物等,白天大
多潛伏夜間才出來覓食。
圖片參考:http://www.fish.org.tw/chinese/title03.gif
泥 鰍 為 多 次 性 產 卵 , 魚 類 在 自 然 條 件 下 , 4 月 上 旬 開 始 繁 殖 , 5 ~ 6 月 是 產 卵 盛 期 ,
繁 殖 的 水 溫 為 18 ~ 30℃ , 最 適 水 溫 是 22 ~ 28℃ , 本 省 天 然 泥 鰍 產 卵 季 節 為 每 年 3 ~ 9 月
, 最 盛 期 為 4 ~ 7 月 , 通 常 在 降 雨 後 或 漲 水 時 選 擇 清 澈 的 潛 水 處 產 卵 。
繁殖期
雌魚年齡
雄魚年齡
雌魚體長
雄魚體長
產卵數
繁殖水質
2~9月
4~7月最盛
2年以上
2年
15公分以上
12公分以上
1500~7000
22~28℃
http://www.fish.org.tw/chinese/tech-22.htm
以上兩網頁資料提供大大參考
參考資料: 天之心 - 1 0 年前
泥鰍
學 名 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
俗 名 泥 鰍
概說 泥 鰍 肉 質 細 嫩 、 味 道 鮮 美 、 富 含 蛋 白 質 及 維 生 素 A , 且 脂 肪 含 量 很 低 , 可 以 說 是 一種高營養價值之淡水魚類,無怪乎,擁有日本廣大的消費市場。近年來,由於農業及工業廢水等污染河渠、田溝等泥鰍之生息場所,使天然泥鰍的產量大為減少,同時日本市場需求量卻與日俱增,泥鰍價格上揚,因此泥鰍之繁養殖業隨之營運而生。
生活習性 泥 鰍 生 長 最 適 宜 的 水 溫 為 15 ~ 30℃ , 水 溫 25 ~ 28℃ 時 生 長 最 快 , 在 5℃ 以 下 或 30℃以 上 或 者 在 池 水 乾 涸 時 , 泥 鰍 就 會 潛 入 10 ~ 30 公 分 的 泥 層 中 休 眠 , 土壤中有少量水分濕潤皮膚,泥鰍就能維持生命。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攝食小型甲殼類、動物性浮游生物、絲蚯蚓、植物嫩莖芽、雜草種子、綠藻、有機物碎屑、微生物等,白天大多潛伏夜間才出來覓食。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http://www.fish.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