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解答
- 1 0 年前最佳解答
精實案是84年左右,國防部為因應十年建軍規劃,鑑於國家當前防衛固守戰略指導及人口數以逐年減少等,評量國際情勢與中共威脅與高科技國防理念將大軍隊逐年精簡建制;以精實常備,儲備後備方式使軍隊兵力達成十萬大軍。精進案是精實案後再一次精簡兵力政策。對於未來可能造成的結果當然各有利弊,兵力下降就等於國力下降,量少質精戰力強畢竟也只是口號,沒有熱情參與國防事務,未來只有看對岸的臉色吃飯,或許過幾年在武器獲得沒有著落,兵力又不足的情形下中華民國在台灣也只是歷史名詞,台灣獨立更是不可預知的未來;想想精實案與精進案造成的未來都可能是對岸「收復」台灣的必勝條件。【引述孫子兵法中一段:十則攻之.........】
參考資料: 憂心的愛國者 - 虎劍道Lv 71 0 年前
從民國八十六年七月開始執行的國軍「精實案」在分三階段實施後,已在九十年六月底前達成原訂目標。
根據國防部資料指出,國軍自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一日推動精實案後,共區分「準備調適、組織簡併、完成定編」三階段,在員額精簡方面,精實案前國軍員額四十五萬二千餘人,原規劃精簡至四十萬,但在配合海巡部移編行政院後,已將精簡後目標調整為三十八萬五千人。 資料顯示,將官員額已由精實案前編制的七百餘人,減少了二百人。
國防部指出,從九十三年一月開始實施精進案,到九十七年底精進案完成,將剩下廿七萬五千人;陸海空三軍總部降編為司令部,但在陸海空軍一片簡併聲中,憲兵卻是少數擴編的部隊,除了日前編成的砲兵營之外,還要接收空軍的基地警衛部隊將近三千人。
在具體的部隊裁併方面,陸海空三軍總部降編為司令部,金門、馬祖、花東、澎湖四個防衛司令部降為指揮部,至於憲兵則是一片大裁軍當中,少數不斷擴編的部隊,除了日前剛以保衛首都、反制中共斬首戰成立的憲兵砲兵營之外,現在空軍警衛旅約三千人也將轉為憲兵接手。
參考資料: 國防部新聞 - taurusLv 41 0 年前
個人覺得兵人的解答是錯誤的
精實案是在民國88年左右推動,最大的變動是把師這一個單位裁掉,成立所謂聯兵旅,並設置師指揮機構,
精進案則是在92年左右在近續推動,把師指揮機構裁掉,軍團直接掌控聯兵旅,
就個人淺見,雖然都是裁軍,但是精進案是整個徹底裁掉,而精實案只是把龐大的編制縮小編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