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解答
- 1 0 年前最佳解答
依據衛生署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6年4月11日,發文字號:衛署食字第0960400438號公告:預告「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部分修正草案,並自民國97年1月1日起(以完成製造之日期為準)實施中,除原有的五大營養素外,還須增加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含量的標示;我在杜夫萊因食品生技安全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站:http://www.aimex.tw/#%E6%9C%89%E6%89%BE%E5%88%B0%E...
(以下摘錄杜夫萊因食品生技安全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網站中最新消息:http://www.aimex.tw/knowledge_news_detail.asp?fp_A...
為因應衛生署食品衛生處96年4月12日預告「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之實施,本公司特別提出優惠方案:
檢測『脂肪酸組成份(包括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每件樣品只要5000元整(原價:14000元)。 *該費用不另行折扣。
潛藏在食物中的殺手——反式脂肪酸
現代人講求健康飲食,低糖、低鹽、低油成為飲食新原則,務求避開對身體有害物質。
然而,飲食中還有更可怕的殺手——反式脂肪酸。根據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並降低好的膽固醇,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換言之,即使已經注意到膽固醇攝取問題,萬一攝取過多反式脂肪酸,也讓努力功虧一簣。反式脂肪酸會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升高,影響力更勝飽和脂肪酸。
此外,許多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反式脂肪酸的攝取量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關係密切,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孕症。
目前國內法規已開始研究對反式脂肪酸特別設限
市面上常見的氫化植物油、瑪琪琳、烤酥油、人造奶油,甚或精緻食用油,其實都是反式脂肪酸。由於反式脂肪酸利於食品加工,不但可以改善風味、不易酸拜,更重要的是「不含膽固醇」,因此大量利用於點心及油炸食物的製作,並以「不含膽固醇」的特性大肆宣傳。但是消費者並不知道,吃下反式脂肪酸,反而更容易累積壞膽固醇、排除好膽固醇,等於愈吃愈不健康。
多年以前,已經有不少國家注意到這個問題,針對反式脂肪酸有清楚規範,尤其是澳洲、丹麥等國已明文規定,食品中必須標示出反式脂肪酸含量,且不可超過2%。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於2006年一月強制食品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見這種做法乃是保護消費者的大勢所趨。
以提升食品健康水準為己任的杜夫萊因食品生技安全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特別研發出一套專業檢測反式脂肪酸的方法,針對各類食品檢測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是否在安全範圍內,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無論是加工業者或消費者,在製造、想用美味食物之餘,更要注意是否健康,才不會顧此失彼。
參考資料: 杜夫萊因公司:http://www.aimex.tw/#%EF%BC%9B 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chinese/post_1.asp?id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