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目(關於鄭成功的)
所謂「忠孝不能兩全」,對於鄭成功在面臨盡忠(反清復明)或盡孝(聽從父親的話投降明朝)的難題時,他選擇了盡忠(反清復明),你有什麼看法?若你是鄭成功,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就這個題目而已
我想知道的是妳們的想法和選擇
5 個解答
- 匿名使用者1 0 年前最佳解答
為何他會反清復明的原因:
1一旦降清,海商(盜)集團無法繼續發展,清廷會叫他們舉家遷往內陸
2讀書人氣節
3被明皇帝器重
3母親被清兵侮辱,自殺身亡
我個人看法他選擇是對的
倘若我是鄭成功的話,我也會選擇反清復明
參考資料: 自己 - 匿名使用者1 0 年前
先看一段史實:
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兵25,000人先抵澎湖,然後進軍台灣島。鄭軍由鹿耳門登陸,先下普羅民遮城,僵持之後再於翌年轉攻熱蘭遮城,逼使荷軍簽字投降,結束荷蘭人在台38年的統治。這也是台灣史上,首次出現「漢人」建立的政權。鄭家三代在嘉南、高屏平原上屯田墾殖,其統治區域僅限西南台灣一隅,唯漢化影響實已遍及全島。
鄭成功,這位「漢」「和」混血的海賊之子,在台橫征暴斂勝於荷西人;鄭氏王朝歷23年而亡,卻已昭示台灣人往後兩三百年的命運。可異者,鄭氏於1662年在台逐出荷蘭人,而作為中國少數漢人政權之一的明帝國,卻於該年淪亡於滿洲異族;及1683年,鄭家叛將施琅率清軍攻下澎湖,鄭氏王朝歸降,台灣亦落入清國之手。此後二百餘年,台灣與中國有如難兄難弟,同為清國之奴。
鄭氏王朝的教訓:
1. 復明或投清 ─ 結局相同,差別只是讓台灣陪葬,為清國所吞併 (否則台灣仍歸荷蘭統治,日後國際化發展無可限量,台灣人命運自亦不同)。
2. 不剃頭與兩國論 ─ 鄭氏王朝末期曾與清國和談,卻以無關緊要的不剃頭為條件,和者終凶。其實當時國際社會皆以「台灣王」稱之,鄭家大可獨立建國,則台灣國自是另一番氣象。
3. 血統迷思 ─ 鄭氏母親為日人(日本人亦視鄭氏為日人),卻自許為漢人,而捲入中國是非,不智也。
資料來源:
http://taup.yam.org.tw/1t1c/tp1tce01.html
http://www.wretch.cc/blog/Thomas66&article_id=7853...
2007-11-15 19:33:46 補充:
《解構鄭成功》
政權覆亡之餘,鄭氏集團悉遭大清帝國清算,鄭成功一造之歷史同遭湮滅。江仁傑君《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有言:「鄭成功死後,他的命運就如同他曾經縱橫一時的大海,驚濤駭浪,詭譎多變,一點也不亞於他活著的時候。」
對荷蘭,鄭成功乃殘暴者。對大清帝國,鄭成功由逆臣漸變為禦外英雄。對日本,鄭成功展現大和魂。而蔣介石,視鄭成功為志在「光復大陸」之復台英雄。對北京當局,鄭成功又為驅逐外國勢力,收復台灣回歸中國之英雄。現今,台灣主體論者,則有外來政權之質疑。
- 1 0 年前
我覺得要是我的話一定會選反清負銘的因為我覺得就算孝敬也只有他霸一個人會開心而已但是他如果是反傾覆名的話不但是為了自己同時給了大家幸福我翔就算他沒選擇另一項他霸也會高興所以為了大眾我一定會選反傾覆名的
2007-11-13 20:58:43 補充:
囧囧orz囧囧
有控來我的部落格喔!
參考資料: 自己, 自己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1 0 年前
投降 , 是跟清帝國 , 不是明朝 .
鄭成功確實是個軍事將才 . 可惜生不逢時 . 所謂"國仇家恨 '都在他身上發生 , 只能說是命運註定 .
你教人兩個選一個 , 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