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 網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 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 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 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1 個解答
評分
- ?Lv 71 0 年前最佳解答
社會學習論由學者Bandura所倡,屬於修正後之行為主義心理學:
其特徵(修正之處)如下:
1.學習三元論:環境、個體對環境的認知與個體的行為三者組合而構成學習。
2.接受社會文化為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被觀察者的成就促成了觀察者的學習模仿動機。
3.學習並不全然靠制約,可透過觀察學習,不必透過嘗試錯誤之歷程,又稱為無試誤學習(no trail learning)。
4.對於極端行為主義進行修正,認為個體接受刺激與反應的歷程中,存在著一中介之心理歷程。
5.社會學習論主張人類透過觀察楷模的行為之後,依據所見行為之後果進行模仿進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1)模仿的方式:有直接模仿、綜合模仿、象徵模仿與抽象模仿四種方式。
(2)模仿的歷程:可分注意、保留、再生、動機四個階段
社會學習論雖然大幅度地調整行為論的學說,以觀察學習的角度探討學習,但並未若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或訊息處理論般,有系統地探討認知發展、知識的取得與記憶之歷程,固一般並不歸屬其為認知論的範疇內。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