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修辭映襯的詳細資料
修辭映襯的詳細資料、學說分類、定義、解釋、舉例
(請經整理,否則不予置評)
請看清楚我的題目
我需要更多的資料
而且都需要整理
最不需要的是網路上直接剪下來的
5 個解答
- 1 0 年前最佳解答
映襯
陳正治教授則分為:「對比」、「正襯」、「反襯」和「側襯」四種類型,其中的「對比」,再析分為「兩方對比」,也就是黃慶萱教授的「對襯」;以及「一方兩對比」,也就是黃慶萱教授的「雙襯」。
構成映襯辭格的外在形式,按「對比」和「烘托」各有不同:
按對比的形式分成「兩方對比」、「一方兩對比」,也就是對稱和雙襯
一、「對比」的形式:「對比」(contrast)是比較通俗易解的說法,包含「對襯」和「雙襯」兩個次元類型,張春榮教授對此有詳細說明:「以敘事句(S+V+O)為例:
(1)對襯:對襯是兩組事物之對比:
S1+V1+O1
S2+V2+O2
兩句旗鼓相當,各自獨立運作。且看以下實例: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曹石倉(至屠夫徐五家見懸聯)
黃麗貞教授說:「以對聯的整體來說,上下兩句是對襯;以各句單獨來說,各自為反襯。」(註6)。仗義對比屠狗輩,負心對比讀書人,是相當諷刺的反襯。
兩句均為獨立事件,上下文對映,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則屬對襯。
(一)兩方對比(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例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均為對襯。
(2)雙襯:雙襯為一組事物之兩面對比:
S+V1+O1,V2+O2
主詞(S)統一,動詞(V)或受詞(O)相互排斥、對立,卻行成『對立的統一』,深入刻劃事實的真象,打破一元思維的盲點。」(註7)。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王孫公子把扇搖。」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苦熱歌),同樣是透過農夫和王孫公子,對稻禾枯焦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心情,是「對同一個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屬於雙襯。
(二)一方兩對比(雙襯):對同一個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例如:「啼笑皆非」、「又好氣又好笑」、「不打不相識」、「不是冤家不聚頭」,均為雙襯。
2008-04-13 11:43:15 補充:
二、「烘托」的形式:「烘托」包括「正襯」、「反襯」和「側襯」,由主體和賓體共同構成,表現以賓襯主的形態,賓主之間應有主從關係且結合緊密。陳正治教授說:「在正襯、反襯、側襯裡,客體事物是為了襯托本體事物的,因此客體事物和本體事物應該相關,而且緊密結合。違反了這個原則,或者是喧賓奪主,讓人體會不出要表達什麼,就不是好的映襯句。」(註8),且看以下詩例:
(二)正襯:正襯是應用性質相似的客體事物,襯托本體事物,使本體事物更顯明的修辭法。它的表現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襯托好的,壞的襯托壞的。內容上,客體與本體的性質是相似的。
2008-04-13 11:44:02 補充:
「春冰薄,人情更薄;登天難,求人更難」,前面的詞語是客體事物,後面是本體事物,以客體襯托主體,凸顯出主體,這是直接形式的正襯。另外尚有比較婉曲、間接的表現形式,陳正治教授稱為「間接的正襯」,且看陳正治教授的說明和舉例:「有些正襯的句子,先寫句子相似的景,再寫相關的情,例如元曲中,馬致遠的(秋思),先寫『枯藤、老樹、昏鴉』,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衰敗蕭條的悲景,再寫『斷腸人在天涯』的情,這是以悲景襯悲情的正襯。」
2008-04-13 11:44:18 補充:
(三)反襯:反襯是應用性質相反或相對的客體事物,襯托本體事物,使本體事物更顯明的修辭法。這也是以賓襯主的修辭法。它的表現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襯托壞的的,壞的襯托好的。內容上,客體與本體的性質不同。
2008-04-13 11:45:12 補充: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從對比的形式設計觀察,是相當工整的「正對」,屬於「對偶」的一種形式。若從「映襯」所偏重的表意內容觀察,「蟬噪」用來襯托「林愈靜」的主體,「鳥鳴」用來襯托「山更幽」的主體,正是以動態之筆描寫靜態之境。
2008-04-13 11:45:30 補充:
「蟬噪鳥鳴」均為現實的具象的實體,「林靜山幽」則是存在於詩人內心的抽象的思維感受,以具象的實體襯托抽象的心境,正是「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情虛景實、虛實相映的手法,實景與虛境透過對比,以賓襯主以實襯虛,達成「實虛互掩」創新意境深化情思的目的。職是之故,張春榮教授指出:「『反襯』用最通俗的講法,即是『襯托』,(或曰『烘托』),只不過『反襯』特指從反面或相反特徵去襯托主體。」
2008-04-13 11:46:07 補充:
(四)側襯:側櫬則是從側面來襯托本體事物的修辭法,這是特寫受本體事物影響的客體事物的反應情形,以襯出本體事物。
<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上裙,紫綺為下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008-04-13 11:46:22 補充:
在這段樂府詩裡,詩人以含蓄之筆側寫羅敷的美貌。「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上裙,紫綺為下襦。」,僅白描羅敷外表的穿著和打扮,並未言及羅敷的美貌,從「行者見羅敷」到「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一段文字敘述裡,詩人刻意避開對羅敷美貌的直接與正面的描繪,不說她如何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只著力於記錄旁觀者看見羅敷時的反應,因為只是記錄旁觀者各自的反應,必然是比較客觀而具有公信力的,所以一方面更能夠取得讀者的心理認同,另一方面也讓讀者更有寬廣的想像空間,如此的巧思的確有其高明處。
參考資料: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http://ptyh.netfirms.com/papers/shesiya003.htm - 紫Lv 61 0 年前
在語文中,把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
相比較,使 其意義明顯,叫做映襯。它的作用在使語氣增強。其
修辭原則有二:一為對比愈 強烈,印象愈鮮明。二則事實不妨誇
張,言詞卻要含蓄。 使用映襯法時,要注意兩者比較的關係,
一定要有不同且顯而易見的差別,還須注意映襯對象的對應,詞
彙的使用應該要切合辭意,不可兩者互相矛盾。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
A.敗草裡的鮮花。(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
B.每次論戰,對象一定得是一個可敬的敵人。(余光中 掌上雨)
C.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 錯誤)
D.作卑微的工作,樹高傲的自尊。
E.以退為進。
F.睜眼瞎子。
G.最溫和的地方隱藏著最尖刻的諷刺。
H.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史記‧管晏列傳)
(2)對襯—對於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A.創業的人都會自然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陳之藩 謝天)
B.吃苦的人多,享現成福的人少,社會國家自然富強;吃苦的人少,享現成福的人多,社會國家自然衰弱。(何仲英 享福與吃苦)
C.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廣告用語)
3.原則:
(1)對比越強烈,印象越深明。
(2)事實不妨誇大,言詞卻要含蓄。
舉例:
創業的人都會自然地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對襯)(2)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低聲地歌唱著溜過彎彎的小橋。(反襯)
(3)生命中最沈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雙襯)寧可有光明的失敗,不要有不榮譽的成功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A0%E8%A5%AF
※「映襯」修辭分為三種:
1反襯 2雙襯 3對稱。
參考資料: 網路+知識 - 匿名使用者7 年前
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
- 1 0 年前
映襯法: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的形式的修辭 技巧。
(一)反襯:描述同一事物
(二)對襯:兩種不同事物
例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
例句-他是一個活著沉默、卻死著勇敢的人。(一)
例句-驚某大丈夫,打某狗豬羊。(二)
例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二)
例句-君子出口成章,字字珠璣;小人出口成髒,字字豬雞。(二)
大概啦==
參考資料: 呵呵是網路上的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