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其形式太呆、或病其精神不振」的「病」為?
1.
如題:「病其形式太呆、或病其精神不振(*是指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態度)」的「病」為?
在這裡的「病」應該怎麼翻成白話?應該是動詞吧?
參考文章:
「或病其形式太呆、或病其精神不振、或不協兒童之心理、或不合社會之現狀、皆可曲折勸諭,俾漸改良」
2.
另外:
「惟和顏悅色以勸之、巽言婉詞以誡之、則人孰無情有不感激而改圖者乎。且忍耐與姑息不同,以果斷之毅力、行其委婉之曲衷、則視學裁決之能力仍無損毫未也。」
這裡的「則人孰無情有不感激而改圖者乎」和「行其委婉之曲衷」的白話解釋是?
謝謝!
2 個解答
評分
- 1 0 年前最佳解答
這是病的單字解釋
名詞:
1指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
2亦指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不正常的狀態。
3瑕疵、短處。
動詞:
1生病、患病。
2為其所苦。
3損害。
4憂慮。
5恨、怨恨。
6指責、不滿。
形容詞:
1有病的。
2枯乾的。
3疲憊。
我覺得兩著詞性不同也
第一個應該是動詞,應該是憂慮教導的型式太呆版,
第二個應該是形容詞,應該是令人疲憊又枯燥乏味的教學,
讓學生精神不振
至於第二個問題
孰:誰
圖:慾念、想法
則人孰無情有不感激而改圖者乎:
則哪個人可以沒有感情,不感謝,而改變想法?
行:行為 由衷:出自內心
行其委婉之曲衷:
行為委曲婉轉而出於自己本意
給你參考看看囉,
我的國文能力可能還沒有那麼好,
如果有錯誤,請多多包含,謝謝
參考資料: 自己思考的 - 【愛貓的麵】Lv 71 0 年前
或病其形式太呆、或病其精神不振:
前後兩個『病』字都是動詞,而且意思也都一樣是『毛病(或缺失)出在...』。
則人孰無情有不感激而改圖者乎:
可看成是『則無情人孰有不感激而改圖者乎』,意思是:
即便是無情之人,也沒有不心存感激而改變原來打算的。
行其委婉之曲衷:
『行』為動詞,『傳達』或『施行』之意。
『委婉』與『曲』意義相通,用來強調『和順曲折』的心意,故整句話的意思應為:
傳達和順曲折的心意。
還有問題?馬上發問,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