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 網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 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 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 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好奇~為何日本文字會有中國字.是秦代 徐福的關係嗎
看報導 說 秦始皇要 徐福去日本找長生不老藥.
後來徐福和帶領的幾百人都在日本落地生根.
而且子孫有幾千萬人.
真的嗎?徐福把中國的文化帶到日本的嗎?所以日本文字裡才有中國字.日本前首相也說他祖先是 徐福
!@$%%^^
中山美惠 也說 她祖先是 楊貴妃
= =
9 個解答
- ?Lv 71 0 年前最佳解答
日文中的漢字,大致可以分為三大系統:
吳音系:在唐朝的時候,日本派到中國的遣唐使,學會中文後帶回日本的。這個時代所帶回來的漢字,發音大致上就是依照唐朝時代的中文發音。
漢音系:因為吳音是日本人自己學的發音,所以許多發音不甚標準。因此,日本大約在新羅統一朝鮮半島的時代,從當時的唐朝找來了一位中國學者「續守言」,並由他在日本推動漢字的教學。這個時代被帶進來的漢字,其發音被稱為「漢音」。
唐音系:雖然名稱是「唐音」,但實際上那個唐並不是指唐朝,而是指中國。唐音系的發音,基本上是中國宋朝時代的發音。唐音系的漢字,基本上是隨著佛經一起傳到中國的,因為那個時代的日本佛教正好興起。
因為日文的漢字,是分三批傳進中國的,每一批的發音都不太一樣。因此,日文漢字的發音非常混亂。在中文裡,一個字有三種發音就不得了了。但在日文漢字中,隨著用語的不同,同一個漢字可能有十幾種發音(最高記錄據說有三十種以上)。這使得日文漢字非常難學,以中國人而言,要認日文漢字的外型一點也不困難,但要記住發音就很麻煩。
- 潛龍子Lv 71 0 年前
徐福到日本的事情並不一定是假的,除了在日本有徐福墓之外,日本歷史文獻中也有疑似的記載,且日本風俗中有部份是先秦時期的習慣。不過因為沒有直接的證據,因此徐福是否到過日本仍然是謎。
不過,日本文字中有中國字卻與徐福無關,這是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留學生到長安學習中國文化,以中國文字為基礎創造了平假名與片假名兩種文字。
事實上,假設徐福到了日本,所帶不過三千童男童女,即便留有中國語言或是文字,經過幾代之後也會被日本當地所同化。
- ?Lv 51 0 年前
秦始皇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六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楚義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為其後代,但被後代學者懷疑((民間傳說))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為人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傳說楊貴妃被高力士偷偷送到日本~在日本到老死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Lv 71 0 年前
才不是咧。
那個甚麼徐福的,沒有歷史根據,請不要相信,當笑話聽聽就好。
如果徐福真的帶領幾百人到了日本去,那怎麼他們的後代不是說中文或是中國的某一種方言,而是語言和書寫系統幾乎不一樣的日語。
是日本在中國唐朝以前,一直有派遣大使或僧侶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漢字跟很多中國文化是這樣傳過去的。
說自己是楊貴妃後代的是山口百惠,不是甚麼中山美穗。
他們這些說自己祖先是中國的誰誰誰的人,最好是拿的出證據,比方官方文獻之類的,如果拿不出來,假定拿出來的證據是家譜,那可信度也很低,因為造假的家譜實在很多。
說自己祖先是中國名人的人,大多只是想炒新聞而已,不用在意。
- 1 0 年前
有些資料其實都只不過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訊息不可信以為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徐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E%90%E7%A6%8F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日本漢字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7%A5%E6%96%87%E...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以訛傳訛
參考資料: 本人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