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部時間) 終止服務。自 2021 年 4 月 20 日 (美國東部時間) 起,Yahoo奇摩知識+ 網站將會轉為唯讀模式。其他 Yahoo奇摩產品與服務或您的 Yahoo奇摩帳號都不會受影響。如需關於 Yahoo奇摩知識+ 停止服務以及下載您個人資料的資訊,請參閱說明網頁。
有沒有家長讓小朋友學過「功文」?
我小朋友友未滿三歲
學了幾堂課
看其他較大一些小朋友,大班即會算除法
感覺是比較制式,及填鴨式教學
看了 一些教育的書藉
有一派說,孩子就讓他玩,發揮創意
但有另一派~若在幼稚園未完成注意併法,不會寫名字
會追不上功課
等等之類的
想問家長們有送孩學功文經驗
或者讓孩子學齡前可接觸那些課程
比較有幫助且不抹煞他發展呢?
謝謝大家的建議與經驗
我會讓孩子再多接觸一些課程
了解他的特質
再擇選他喜歡且又不排斥
在沒壓力下快樂成長
5 個解答
- 精彩過一生Lv 71 0 年前最佳解答
不知道果子你讓孩子去學功文的動機??
怎麼知道功文??
輔導員有無讓您了解全套教材及功文式各科教材的學習目標?
基本上 學習功文的家長認同度非常重要
如果像果子你在沒有完全了解 完全認同的情況下
孩子即開始學習
學了幾堂課
又聽這個說---聽那個說---自己覺得說---
很容易半途而廢 無功而返 沒有收穫
建議你
再跟你的輔導員詳細作一次懇談
全面了解功文式教育要給你的孩子什麼
還有介紹一本好書給你
"我這樣教出資優兒" 文經社出版 徐權鼎著
http://blog.xuite.net/rex850311/123/22189545
這是徐權鼎先生的日誌
徐權鼎先生因為認識功文 選擇功文 相信功文
他的一雙兒女都非常優秀
而徐先生也因為用心教孩子
已經要出版第四本書了
而他本身才國中畢業
所以 認識 相信 堅持 對任何學習都是重要的
千萬不要三心二意
2010-09-23 20:23:39 補充:
不知linda所謂的功文數學是屬於填鴨式教學此說法是你自身體驗
或從何而來??
所有的教材與教學方式都有其優缺點
http://teacherwu.pixnet.net/blog/post/27220879
但如果有2700位孩子能因功文式教育受惠 而有超越潛能的傑出表現
又豈是填鴨能填來的
果子家長說的
會讓孩子沒壓力的快樂成長
我想任何學習都沒辦法0壓力 100快樂
有壓力更有勁
人是需要適度鼓勵 適度壓力 才會嘗到快樂的果實
不是一味的迎合孩子 不給孩子壓力才叫疼孩子
願共勉之
參考資料: 我是功文輔導員 - JZQioLv 41 0 年前
眾說紛紜的亂象而導致會擔心的家長無所適從,這是滿正常的。
雖然我本身只有七年的教學年資,但是我醉心於數學教學。曾粗淺的把數學分成計算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明眼人都知道:解決問題遠遠比計算能力重要太多了!但是,計算能力卻很容易提昇,只要把數學考卷的計算題比重增加,小學生便比較得到高分。
有點扯遠了,不過,你能明白計算能力不必提早採用功文式或填鴨式了嗎?我曾有個較『績優』的學生學MPM,看起來還不錯,完成不顧慮(配合)月考進度,只是有個老師陪著學生練習高層次的數學題目,更不用背下解法來應付考試。 對於幼稚園,則是有CPM數學,能藉由操作練習認識數學語言與概念,一點壓力也沒有。
至於注音等國語文課程,我們全校老師一致認為幼稚園不必學注音、學寫字,否則提早失去學習興趣。幼兒會喜歡認字、『畫』字,則多讚美與鼓勵,而不是由成人半強迫他們學『寫』字。
至於學前可接觸那些課程?即使你有財力送他去接觸各式體驗課程(陶土、美術、音樂、美語、圍棋等),一般親子教養叢書仍是希望父母參與,其中心法,要有體驗過後才容易體會。
2010-09-21 18:35:51 補充:
如果你閱讀了 "我這樣教出資優兒" 一書(文經社出版 徐權鼎著)
你就能體會徐先生的用心與苦心,不過,他教出了是「績優生」,而不是引導出「資優生」。
以徐權鼎先生與蔡穎卿女士的著作來分析,只要父母親投入時間親自教養小孩,成效非常非常大;小心!多數家長投入的是金錢,請別人來教(補習),效果如何?每個鄉鎮城市都看得到例子。
參考資料: 教學經驗與平日自我進修 - 1 0 年前
我有學過
但是
最好只學到除法或乘法那邊
因為到後面有多更難的題目
但只會教你1.2種方法
而且少應用題
到時候你會看不懂題目
就錯誤連篇
但也有不錯的地方
就是到段考時會給評量那還不錯
因為我段考有寫成績就進步了
有好有壞啦
看你怎麼做
p.s我是國一的並非大人
參考資料: 自身經驗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1 0 年前
哈哈!雖然我不是家長,但是
小時候我也學過功文"數學",大概是六歲左右吧,我覺得還不錯啦
可以讓你的小孩試試看,但我覺得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會就會不會就不會,
千萬不要一直逼他們,否則會造成反效果,我建議用比較活的方式讓小孩學習,
像是跟他比賽或是用獎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