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解答
- 鳳凰于飛Lv 71 0 年前最佳解答
圖片參考:http://i810.photobucket.com/albums/zz27/ee555467/1...
英國邏輯學家穆·勒約翰曾說:“想要考究一國的文字語
言,進而發現其道理,若不先精通好幾國的語言,是不可能
的。”這段話,我開始時頗為懷疑,如今卻深深地明白、確信,
而深感其說法是無法改變的。其實,豈只零散的語言文字而
已!即使像一些精微奧妙的道理,古時候的人窮盡一生的精
力去研究其一門學問,當他們有所心得時,深藏在心底,就
是所謂的“理”;以語言表達出來,或將其寫成文字,就是所
謂的“詞”。這些人都有他們之所以能獲得“理”的理由,也
有他們必須將其記載流傳下來的原因。唉!這難道可以說是
偶然的嗎?
後世的人閱讀古人書籍,而不曾去研究古人的學問,則
對於古人所獲得的道理,便會有精通和茫然的差別;更何況
時間久遠,書籍不免有傳抄上的錯誤。由於各時代的聲音不
同,則“通假”的方式就很難明白;各時代風俗有所差別,則
事件所含的意義也將不同。如此一來,則雖然勤奮地去作文
字解釋的工作,但對古人明示後人的大旨,卻更加隱晦了。因
此說讀古書是很困難的。盡管如此,古人藉文字而流傳的道
理,卻仍是一樣存在的,假如這道理果然精確,這件事果然
可信,則時間、國家的不同,是無法使它阻隔不傳的。因此,
在這個地方沒有有流傳下來,卻很可能在另一個地方出現,這
正是不謀而合的呀!研究義理的學者,以他得自於其他地方
的學問,反過來證明自己古人已有過相同的說法,於是觀念
更加清晰明確,像大夢初醒一般,這種親切有味的體會,比
起那些只知道死啃古書的人超過了萬萬倍以上。這實在是研
究外國語言文字的人最快樂的一件事啊!
六藝對當今的中國而言,正好像是運行天際的日月,流
經大地的江河一樣的重要。而孔子對六藝的態度,以《易
經》、《春秋》最嚴肅。司馬遷說:“《易經》是由隱微的道理,
推求出明顯的的理致;《春秋》則是由人事上的顯例,推展到
精深的道理。”這是天下最精到的說法。起初我以為由隱微推
至顯例,不過是觀察卦像爻像、附系文詞以決定吉凶而已;由
顯例推至精微,也不過是誅心之論、一字定褒貶而已。等到
閱讀了西方人的邏輯著作,看到他們在有關“格物致知”的
學問裡,有所謂內籀法(歸納法)和外籀(演繹法)。所謂內
籀,是由個別的事例,明白其普遍的道理,由微細而至於貫
通。所謂外籀,是依據普遍的公理,斷定各項個別的事例,以
一個定點逆推出未知數。於是,推開書本而驚起,說:居然
有這種道理!這本來就是我國《易經》、《春秋》中的學問嘛!
司馬遷所說的由隱微推至顯例,正是內籀法;由顯例推至精
微,正是外籀法,他的話已經說得夠明白了!這兩種方法是
窮究事物本質最重要的途徑呀!後人不知道推廣這道理加以
運用,是不曾加以研究,同時也不曾考究這種方法而已!
近200年來歐洲學術的興盛,遠遠超過了從前,其所建
立的真理、公理,處處皆有依據,無法動搖。但我國古人所
知道的,卻往往在他們之前。這並不是穿鑿附會、自抬身價
的話,我可以列舉出一些確然可信的例證以備天下人的質問。
西學中最切實,而且據其實例可以處理各種繁雜變化的學問,
是名學、數學、質學、力學四種。我國《易經》則以名、數
為經,質、力為緯,而合稱為《易》。宇宙之中,質和力交互
作用,沒有質無法見出力,沒有力無法呈現質。凡是“力”,
都是“乾”的作用;凡是“質”,都是“坤”的本質。牛頓的
三大運動定律,第一定律說:“靜止的不會自己運動,運動的
物體不會自己停止,而且其運動方向成直線進行,速率也相
等。”這是自古所無的智慧,自從其說出現後,天文學昌明,
人事也獲得了進展。而《易經》則說:“乾,靜止的時候專一
凝慮,發動時直道而行。”200年之後,有斯賓塞爾這個人,以
自然演化說明進化,寫成書籍,將天地人的道理合貫為一,也
是最近的優秀著作。他為進化下了定義,說:“凝聚時積聚質
量,開辟時散布熱力,由最初的簡單變化而終至於龐雜繁復。”
而《易經》則說:“坤,靜止時聚合凝力,發動時散布出力。”
至於質量不滅定律,則有“自強不息”在此之前;作用力等
於反作用力的說法,則有卦爻消長的義理在先;而“易的道
理若不能顯現,則乾坤將可能消滅”的旨意,更與“熱量不
增減,則天地將毀滅”的說法互相發明。這些難道可以說是
全部巧合嗎?雖然如此,若由這一點而說西方所明白的道理,
都是我國所先有的,甚至說他們的學說都是由東方學來的,便
又與事實相反,只是用來自欺自蔽的說法而已,古人作了開
端而後人無法完成,或是古人擬出大要而後人不能更深人研
究,則和一些不學無術,尚未開化的人一樣;祖先雖然賢明,
又何能彌補子孫的愚昧無知?!
大致而言,古人書籍之難讀,以中國為最。2000年以來,
讀書人孜孜於營求功名利祿,抱殘守缺,沒有獨到的思考。因
此生於今日的學者,反而轉向西方的學問才明白古時學問的
用處。這些話,只能說給明白人聽,而無法向那些無知的人
解釋。近年來風氣逐漸開通,讀書人都知道學問淺陋是可恥
的事,有關西方的學問,研究的人日漸增多了。
2011-03-15 01:26:49 補充:
但是仍然有少數所謂的“大師”,驕傲自大的認為西方人所精通的,不過
是像數、形而下的器之類的小道;而且西方人所從事的,也
不離功利的範疇。妄恁臆測而談說,不推究實質;討論國事、
探求敵人虛實以自我戒鑒的方法,絕對不是這種態度才對的!
赫胥黎這本書的大旨,本是用來補救斯賓塞爾一任自然演化
的末流之病的,其中所談的,與我國古人所說的有很切合的
地方,而且在有關自立自強、保護種族的事情上,反復的叮
嚀。夏天的日子,一天長似一年,姑且將此書加以翻譯。若
有人以此書所說的都是空話、對實際政事沒有補益來責怪我,
我是不會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