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道理,總令人覺得深奧難懂。.[四]..
佛法 如是~~
a. 經云 :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o
b. 經云 : 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o
c. 楞嚴經第四卷::富樓那問。佛你說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圓明,
為什麼 [形成] 這個[物理世界]呢?
就是這個地球是怎麼變出來的。
d. 法華經 亦云 ::,一切眾生本覺妙明,因為妄想而發生了器世間。
器世界,也就是 [物理世界]。
所以佛說: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
一天早上起來照鏡子,咦!我的頭到哪里去了?
鏡子裏是有一個頭,有哪個人看到過自己真正的頭?
有人看到自己這本來面目沒有?
鏡子裏看過,但鏡子裏焦點相反的,也不是真的自己。
演若達多天天找,找瘋了。
是嘛!我們的真頭掉了,用的都是這點影子,都是第三重的幻影。
科學 研究 ~~
a.予宙的 構成 物質 佔約少許百分比_暗物質佔約四分之一_
~~暗 能量佔約四分之三 o
b. 蟲洞_是穿越 相對宇宙之門, 亦是過去_現在_未來的 管道 o
請以各宗下教理 ~說說 ::
a. 心身 二者 佛法與科學 的 能所雙融 ?!
那麼,你想獲得是否屬於打妄想呢?
*****
=>妄想本來是空的。比如,妄想來了,唉啊!妄想,我要去掉它,剛起這麼一個念頭,
那個妄想早跑掉了,你還在這裏趕妄想呢!
妄想是無根的,所以金剛經告訴你: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
它是無根的,因為妄想本身,非因非果,還怕它什麼妄想!
人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試問起因為何呢?
*****
=> 回:: 無明 o 非善亦非惡,若這股力量未來, 亦是在 影中行o
~~ 人應 照五蘊 , 身住 人我空 , 修命 依次第 , 修性 正頓悟 o
就像水裝在不同的容器形狀各異
異者器故非關水事故謂器世間
*****
=> 水滴 于湖心 所起漣漪 ~ 水滴 於大海 能是無盡 o
=> 器o識 指器量與遠見~ 無遠見作為由何來 ~ 器_在行願 ~ 識_在見地o
古德詩 ::
千岩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生命的科學 在{易} 是[變] ; 在{佛法} 說[無常] ~
電o影 如 罔兩問影 ~ 君不聞_隻手之聲o
科學的生命 在{經} 是[不二] ; 在 {法佛} 即 如是_我聞 信o受o奉o行 !
海若娑婆 去來今
雲在青天 水在瓶
繼往開來 誰與共
夢中樓閣 彌勒同o
南摩 大方廣_佛_華嚴 {經} 華嚴海_會_佛菩薩ooo
無所_謂 => 無住 =>無著 =>無願 !!!
見_見之時 ,見_非是見, 見_猶離見 ,見_不能及。」
古德詩 :
業識奔如許 ,
家山到幾時。
慚言精進我,
羞對天人師。”
14 個解答
- 無所謂Lv 710 年前最佳解答
佛法 如是~~
a. 經云 :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o注:最簡單的體現,您私人桌子上的擺設,全因您的心動而身動最後成就。較複雜的體現是這個世界,同樣中國人,出現了不同的國家。
b. 經云 : 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o注:理由同上。
c. 楞嚴經第四卷::富樓那問。佛你說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圓明,
為什麼 [形成] 這個[物理世界]呢?
就是這個地球是怎麼變出來的。注:佛對無明好像沒解釋(或我沒看到),無明突然就來,煩惱塵埃跟著來。我記的大日如來有四個侍者,分別是金剛髪縵金剛嬉戲金剛(忘了)。。。侍者是由大日如來化身而出,說明了,佛不會整天呆坐不動,總會有念頭出現,當然,是正見正念。我是認為,化身再化身,化身千萬,千萬化身中一個起疑,塵埃就出現了,物理世界就出現了,地球就來了。
d. 法華經 亦云 ::,一切眾生本覺妙明,因為妄想而發生了器世間。
器世界,也就是 [物理世界]。注:理由同上
科學 研究 ~~
a.予宙的 構成 物質 佔約少許百分比_暗物質佔約四分之一_
~~暗 能量佔約四分之三 o
b. 蟲洞_是穿越 相對宇宙之門, 亦是過去_現在_未來的 管道 o注:以上屬未知或未確定的知識,不做無意義的空想。我注重的是,當下我的能力所及,當下我的週遭,充滿清淨的喜悅,努力中。
請以各宗下教理 ~說說 ::
a. 心身 二者 佛法與科學 的 能所雙融 ?!注:心與身是可以互相影響的,這已是醫學常識,早已雙融。佛法是敎您往無煩惱世界邁進,科學是為舒適的世界而發展,二者也可同一。身心佛科早混合一起了。至於,煩惱疑惑絕症病毒神鬼迷信假說猜想,有分別早就對立了,我還嫌自己不夠清淨,不會去自找煩惱惹塵埃。
- 碩男Lv 710 年前
靈性真實的表達~關鍵字
請「深入探索」出現在你腦海與內心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存在著 「關鍵字詞 (key word)」。你聆聽到的思想存在著甚麼樣的關鍵字詞呢?這些關鍵字詞都是你內在「真實的表達」,你靈魂的展現。
聆聽「關鍵字詞」是一把鑰匙,解開你體內「光之密碼」的其中一把關鍵鑰匙,而這也就是你靈魂的渴望。當你能夠「專注」聆聽你「內心的感受」,「選擇」你「靈魂的需求」,「尊重」你「靈性的渴求」,你便是在「創造」你的「療癒實相」,「課題的真相」便會透過「現實顯化」出來。
如果你專注聆聽你的思想,如果你專注聆聽你的內心,經常傾聽到負面的表達、負面的關鍵字,你就有「覺察」到你此刻的能量狀態是呈現負向、低頻的,而這些不斷重複播放的創傷印記,就是造成你的頭腦 (思想) 跟內心 (情緒) 的拉扯、衝突、分裂,讓你的身、心、靈經常處在能量阻塞、流失與能量體破損的匱乏狀態。
你可能會問我們,然後你該怎麼做呢?
「做」是不是意味著「行動」?而「保持覺察」也就是行動。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如何活在當下,有意識保持覺知,讓你的能量能夠循環流動而不導致流失,能量體不再破損。「覺察」更明確來講,就是中立的觀察與感受。也就是說你只需要帶著「中立的觀察 與 中立的感受」去探索你自己的頭腦與內心,如實地去觀察你當下的頭腦在想甚麼,如實地去感受你當下的情緒是甚麼,專注地去聆聽你的頭腦與感受浮現的關鍵字詞是甚麼,這時療癒就發生了。此時你有意識去面對你的創傷印記:你頭腦想的是一回事,心裡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你的思想與心總是分開的。此刻你敞開心、帶著勇氣和信任去探索你的陰影,去覺察你內心的黑暗,在這療癒的當下,你便與你的神性合一。
而如何讓療癒的能量全然轉化你的創傷印記呢?
這是需要你有意識活在當下,不斷重複「覺察的行動」,讓自己更清楚覺知到內在發生了甚麼,當你專注在:我要療癒、我要轉化、我要提升時,你的能量就會流向那裡,而療癒之光便會通過你的體內,沒有任何障礙、自然順暢地轉化儲存在你細胞的創傷印記,許多長期處在冬眠期的大腦細胞便會逐漸復甦過來,開啟你內在的資料庫,進化成多次元、橫跨成多重實相的存在體,顯現出你靈性本質的真實自己。
親愛的朋友,你現在有在專注聆聽我們真實的表達嗎?你覺察到的關鍵字詞是甚麼呢?
http://tw.myblog.yahoo.com/austcathy/article?mid=4...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10 年前
等無人 大德法安..
見大德以指標月大作「空花水月佛事」。
我心底有幾許感慨以及許多感佩...呵呵..
2011-05-22 22:36:31 補充:
贊歎! 大德..能積極利益眾生,而不會陷溺於利生大行中..
- 等無人Lv 710 年前
楞嚴經裏面有一個重點,也是一個大秘密,就是修證的方法。
實際上,見地、修證、行願三者不可缺一。
七處徵心~~
佛說 以自己為本心,向外面擴展,擴大到整個虛空,都是你心裏頭的東西。換句話說,內外七處也都是心,這是如來的密因。
但內外七處都是什麼心?是心的用,不是心的本體。起用的時候,是他身體的色身、報應身的作用;歸體的時候,就是法身的清淨。
八還辨見~~
大德云:
生死無端別恨深 浪花流到去來今
白頭霧裏觀河見 猶是童年過後心 o
古德云:
不汝還兮複是誰 殘紅落滿釣魚磯
日斜風動無人掃 燕子銜將水際飛 o
2011-05-22 21:30:34 補充:
一樣米養百樣人
=============
一樣米養百樣人。很多人(聽) 過這句話,但(很少人)真正思考過這個問題。
因為大家都吃一樣的米,卻又長的不一樣是[理][所]當然,沒什麼好討論的。
=>見地.修證.行願_能所双亡o 米不異人_人即是米o
這句話應該是說,大家都有不同的(反)(應)才是?
沒錯,「異常反應」才是普遍現象。
=>應 無所 {住} 而生其心o
很多人習慣站在某個角度就開始評論。因為「推論」是人類的本能,
大多數的小孩都喜歡「推論」,因為推論是偷懶的最佳理由,
結果就是自己嚇自己。
=> 道o滅o集o苦!
2011-05-22 21:35:48 補充:
一樣米養百樣人
=============
大家都一樣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很少人會思考到底(一)樣(不一)樣。
有句話說,亮不亮沒關係,有亮就好。
您沒發現嗎?「不亮」裡面也有個「亮」字。所以說有「亮」就好。
=> 不二法門 !
- 10 年前
建議您(從根本上)學習佛法
金字塔的建造,必須由底端的地基開始建造,地基具有(寬/廣/深)的特質
學佛也是一樣,必須把地基打穩,才能完成最後的金字塔尖頂
2011-05-22 14:12:18 補充:
相信這個問題是學佛過程裡最難的問題之一,但不是沒有答案
例如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13/0285_003.ht...
http://ccubk14.brinkster.net/greatbook/V19/0945_00...
http://www.amitofo3.net/books/b060.html
2011-05-22 14:14:36 補充:
雖然佛沒有在經文中直接回答,但答案仍在經文中
佛陀用側面回答,觀音菩薩用反面回答
唯獨缺少正面的回答,因為我們眾生無法離開六識,沉溺於欲界,無法了解甚深妙義
2011-05-22 14:18:38 補充:
佛陀更詳細的開釋
- 10 年前
眾生世間為果報中之正報
器世間則為彼眾生所依用之依報
也就是說正報是肉身
依報是感官所現之世界
像昆蟲的複眼所見與吾人不同
各人觀念不同對於所見也會有不同的詮釋
這就像水裝在不同的容器形狀各異
異者器故非關水事故謂器世間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即依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