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白話解釋:佛藏經《念佛品第二》
需要以下這段經文的白話解釋,謝謝幫忙。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 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復次見諸法實相名 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 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復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 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 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 捨。是真念佛。
2 個解答
- 心海易點靈Lv 610 年前最佳解答
佛友您好~
前幾句依理白話解說~
此為實相念佛.
依緣起道滅為見無所有名為念佛無念念佛~
依緣起苦集為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與空相應緣起開啟苦集.滅道的兩端為諸法實相。
空相應緣起就是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
經:
復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 念是名念佛。
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
白話解:
欲修習念佛當知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念念入無生忍.念念寂滅.有念無念皆妄.念念與空性相應.隨順緣起性空.名修行練習念佛。
經:
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白話解:
分別取相名分別妄識.真心離念.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
念念會相歸性.無有分別無取無捨念念流入裟婆若海(性海)是真念佛。
末學以為初學者當依信願行念佛.此為特別法門。
切莫好高騖遠用錯心.依此萬修萬人去。
念佛功夫純熟由事一心不亂.入理一心不亂.自得心開.花開見佛悟無生.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於空相應的緣起如幻四諦.十二因緣.於第一義諦.無疑無懼.心心寂滅.是名實相念佛.是名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真念佛。
以上淺見供您參考~
心海 合十2011.7.16
2011-07-16 00:55:45 補充:
參考資料~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念佛品第二
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5/0653_001.ht...
2011-07-16 01:04:26 補充:
念佛品重要經文摘錄:
為斷愚癡觀(因緣法)。常念淨戒深取空相。
離諸想故名為無想。隨所取想皆是邪見。
何以故。
舍利弗。
於聖法中計得寂滅皆墮邪見。
示法別相空故說(四念處)。
四念處性無性無處。
無念無說無有貪著。
念性尚無何況念處。
是故如來說名念處。
舍利弗。
諸法若有決定體性。
如析毛髮百分一者。
是則諸佛不出於世。
亦終不說諸法性空。
舍利弗。諸法實空無性一相。
所謂無相。如來悉見。
如來以是說有念處。
2011-07-16 01:06:58 補充:
依空相應緣起.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即不墮有無兩邊.無分別.實相真念佛。
2011-07-16 01:16:48 補充:
佛總依二諦說法.於世間法不說斷滅相。
2011-07-16 01:27:01 補充:
依空相應如幻緣起開啟有無兩邊。
依勝義諦.說有說無都是戲論。
依世俗諦.說有說無都是方便.相待假名皆無實義。
依世俗說勝義,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都是實相。
依有說無.依無而有.有若不立.無亦無有。
因有說無.因無說有.有無相待假名.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2011-07-16 02:04:54 補充:
其實經文文字並不深澀.而是用文字詮釋實相道理.是很難完全表示清楚的。
有時讀經看文言比白話解說好懂。
末學恩師 淨空法師說得好.予您參考.讀經千遍.其義自見。
老實讀經 老實念佛 老實度日 阿彌陀佛
心海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