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善現啟請分第二 的意義為何?
有請對金剛經有參悟之人 闡述共論之:1. 何謂: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 2. 何謂: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比較不是為了長短是非 為了領悟說出缺點是為了無缺點
回復: 愚餘老人 ( 大師 1 級 )
見解中肯 引經據典 不偏不倚
可否再幫我們詳細解釋
應”如是”住者?
又”如是”降伏其心者?
“如是” 為何義?
謝謝
回復: 回答者: 如來藏 阿賴耶識 ( 實習生 5 級
以你在正覺 所學所悟
你用什麼方法 降伏自己的心?
你什麼究竟 存於自己的心?
謝謝
回復: :: ──────◎──────
經書萬本 不如金剛經在手讀一本
貼文萬遍 不如用自己領悟說一遍
勇敢寫出自己的看法
佛會在一旁保佑你的
歡迎 無諍好友:
發表 此句金剛經的領悟看法
歡迎 靜心 次草 小宜 小龍
發表 此句金剛經的領悟看法
大家別客氣 共同來參與
3 個解答
- 愚餘老人Lv 79 年前最佳解答
三明大德 ~您好:
關於~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第二 的意義為何?
~於餘老人提些資料給您參考~~
1. 何謂: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
回: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者:一者是說...大善根菩薩,發無上菩提心,然後應安住於何法也!二者是說....完成十信位轉入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尚有成就感,也就是有所得的習氣在,然這個習氣,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伏也。
2. 何謂: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回:應如是住者:是說,轉入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應以『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為住。
又如是降伏其心者:如上說,是說三賢位菩薩,尚有有所得的習氣在。於是,從『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起,爾後......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乃至.....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皆是說明降伏其心之所以然也。
2011-12-12 05:43:23 補充:
也就是說:當成就感降伏淨盡...轉入初地 (初入聖人為) 才名菩薩。
2011-12-12 07:48:54 補充:
訂正錯字...
1.原:~於餘老人提些資料給您參考~~
訂正:~愚餘老人提些資料給您參考~~
2.原:轉入初地 (初入聖人為) 才名菩薩。
訂正:轉入初地 (初入聖人位) 才名菩薩。
2011-12-12 20:24:45 補充:
又「應”如是”住」者:謂此經是由用顯理,於是行者則「遇境則施,而一施施到底」;然於施已,當思惟所施物,能施人,受物人,此三皆不可得,以因緣假合,來者應,去則空;又一切眾生千差類別,於是布施,亦得隨類別施故。故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如是住也。
”如是”降伏其心者 :就由用顯理而言:謂遇境隨類而施,即降伏「分別執著」之心;又施已思惟三輪體空,即降伏「有所得」之心。如是降伏其心也。
換句話說:「如是住」當下即如是降伏其心;然「降伏其心」當下即如是住。所謂「來則應、去則空」,即是「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參考資料: 經文及個人淺見 - 三明Lv 59 年前
回復: 小宜
小宜說:
福德性的傳承?累積?
你是在開玩笑嗎?想不到你的觀念竟然停留在,必須使用以慾勾牽這種完全外行的階段,
---------------------------------------------------------
小宜:
世尊說法 依法出生分第八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你沒有讀過金剛經 不能把福德的自然德施特性
解釋成必須使用以慾勾牽這種
此性非比慾
差太多了!
可參考我的發問 或請無諍好友 解釋
以漸進式了解金剛經
對你莫大助益
- 9 年前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惡驕懈怠及邪見,難信如來微妙法,譬如盲人恆處闇,不能開導於他路
唯曾於佛植眾善,救世之行方能修,聞已受持及書寫,讀頌讚演併供養
如是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得悉能超
如來深廣智慧海,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
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
若諸有情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是故博聞諸智士,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有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無數億諸佛諸菩薩,眾生,有形,無形,當稱讚此佛法不可思議無量功德心心回向。汝等眾生,當信佛說誠實妙法,若人行五惡,毀謗正法,必墮無間永無出期!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十方三世上下中虛空無量佛,菩薩善人與此正法所生正見,正知識,正思維,正感受,無業障道,心生歡喜,旁人隨喜。若惡人與此正法,原形必陋,邪見現形,智慧知識遭受百圍遭殃,思維以誤幻悟!心生五濁邪見無法遁形,相隨心,意隨心,字隨心,心隨心,一看便知,眾人所目此回答乃給看到的人,心生邪見異念五濁甚重的人!必定現形,惡業順致纏生束縛若不回頭是岸,業力所感,現世得報!!~~阿彌陀佛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已為無罪,死後有報,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
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莫輕忽令後世莫法一切惡行眾生。
略說地獄:大地獄之內其數地獄各苦無限,其中各各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千百小地獄,各各名號皆不同,如有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受型之器,眾業行感,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痛楚。受苦者受極苦之間永不間斷,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如苦楚相繫,繫間不斷,繫間如一沙一塵,苦不堪言,一彈指片刻歇息此痛苦如大海撈針永無止盡苦毒無量,亦復如是,何況業感多獄一一受苦。
(若遇殺身者遭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雀鴿鴛鴦報_(若遇惡口者眷屬鬥爭報)(若遇毀謗者無舌口爛報)(若遇瞋恚者醜陋殘廢報)(若遇慳吝者所求違願報)(若遇貪食無度者饑渴咽病餓鬼報)(若遇畋獵自恣情者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砍木者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返生鞭撻現世報)(若遇網捕生畜者苦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盲聾音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誣僧者畜牲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邊地受生報)!!南無地藏王菩薩
2011-12-14 22:43:37 補充:
身心兩異,各造諸色,無所住而生其心,因云真假之間降伏智慧而生如是心有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