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態壓力
我是志願役... 再過2個禮拜要下部隊了... 我的心感覺都沒有在軍中
一直在想著下部隊的事情.. 有時候在軍中時常想起爸媽.... 在電話中父母也跟我說很多..講話之後心情好很多..但是隔天心態又不穩定了 ..是不是擔心下部隊 怕太久才能回家... 我也希望我能夠突破這種壓力感 但是放不下這顆石頭..
哪位大大能幫我 ... 我的心態 跟心理壓力 真的好大... 又想當完這4年兵
我不怕吃苦 但是很怕跟家人 太久沒見面... 在軍中也會想到家人... 沒辦法專心.好不穩定... 心情時常好時常壞... 真搞不懂我
誰能幫我做個心理輔導.... 有時候在軍中沒時做的時候 就會更刻意去想到家人...
部隊雖然有積假 但是 我又會想到 又要在等下禮拜才能見到父母.. 也會怕下部隊會被禁假....
心理心態壓力好大..
放假 家人也會陪我出去 可是每次收假 都很不捨... 收假是一種心情 放假又是另一種心情..
3 個解答
- 9 年前
我推薦你到圖書館借這本書,最好是借DVD版本,比較容易讀完並應用,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簡介如下 你是否知道自己該這樣做比較好,卻有一個心理惡魔驅使你去做不該做,想不該想的事,讓自己變糟,現在已經有明確的科學解析,那個心理惡魔是一個實實在在,具有人格思想,能與自己對話,甚至控制身體內分泌與疼痛的實質存在,那是由過往的人生經驗所形成,會那讓一個人在接觸某個領域時,感到痛苦、無能為力,只要用戴尼提去面對去處理,情緒就會明顯提升,增強自信,遠離負面想法,改變命運,戴尼提的終極目標,是要成為一個永久處在理性狀態的人,這個狀態稱為清新者。 一個真實情緒是在愉悅狀態的人,會很外向很健談有自信,所做的事情都很正向積極,且十分勤奮,誠實並維持高度品格行為,那是自然反應,要達到這個長期的情緒狀態的話,就必須處理我們記憶庫裡面所潛藏的那些負面記錄。
以下資料來自
http://dianetics.nice-read.com/
(推薦去這個網站,裡面有影片可以看,且站長可以回答任何問題)
強力推薦的必讀好書(有DVD版本):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
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這本書有力且明白指出︰「戴尼提揭開了你生命中痛苦、不快樂和自我懷疑的源頭-反應式心靈。」(注︰反應式心靈是指心靈的一部分,當中儲存身體疼痛和痛苦情緒,並且以不經思考分析,完全只是刺激反應的方式來控制人),並且讓你知道如何去除它。
書裡對心靈闡述得相當精確,毫無神秘色彩,在L. 羅恩 賀伯特先生精密的科學實驗底下,已發展出如同萬有引力般的明確心靈定律。
在1929年,就讀喬治亞華盛頓大學,研究原子物理學的L. 羅恩 賀伯特先生,做了第一次跟心靈有關的實驗,發現盡管人類在科學上有所進步,但在生命及心靈上仍未發展出一套精確的有效技術,這方面是人類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於是他決定扛起這份責任,開始探索心靈。
「光是坐在象牙塔裡空想,並不能學到任何生命的真諦,一個人得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了解生命。」這是L. 羅恩 賀伯特先生所說的話,他也寫下「你必須在那兒走下來看,你必須進入生存的每一個隱蔽幽暗的角落,並且與各型各類的人深入接觸,最後,你才能証實人到底是什麽。」他並且付諸行動,到含有東方神秘智慧的中國,尋訪喜馬拉雅山高僧﹔與印地安酋長歃血為盟﹔從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海岸到南太平洋群島的叢林,不管是與探險隊隊員一起工作,或教導沒經驗的海軍船員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蹂躪下生存,L. 羅恩 賀伯特先生真正從中學到人是什麽,生活是什麽,所以作品呈現給讀者的,是歷經多次實驗成功,非常實際,精確有效的技術。
本書一開始提到戴尼提的範圍,說明戴尼提可以做什麽,可以幫助人們到何種程度,再來就是戴尼提目標是要一個永久處在理性狀態的人,稱為「清新者」其特質可以被科學檢測出來。
再來就進入了生理疾病和非生理引起的疾病探究,小至情緒低落,大至邪惡行為的產生?還有生理上的痛覺與疾病和心靈有何關係?是何種精確時刻的記憶使一個人產生不想要的感覺、行為和病痛?那些記憶儲存在哪裡?戴尼提有完整答案。
知道了痛苦不快樂和自我懷疑的源頭來自何處,接下來就是要教導讀者如何處理,需要遵守什麽守則,使一個人在完全清醒,不被給予任何建議暗示下,得到戴尼提技術的絕佳成效。
戴尼提技術的永久有效性,有很大部分來自於引導一個人有勇氣去誠實面對所經歷過的事,而不是遺忘。
擁有了戴尼提這份知識,生活中就可以避免對他人鍵入使他偏差錯亂的指令,其中包含手術中和意外事故發生時必須保持絕對安靜。
戴尼提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心靈技術,可以用來去除不想要的痛苦、不快樂和自我懷疑,也能防止它們再次累積,擁有戴尼提知識,就有身、心、靈都健康的個人和社會。
1950年戴尼提從美國開始,像火山一樣,產生爆炸性的影響,數百萬封讀者感謝函說明了一切──因為戴尼提有效。作者L. 羅恩 賀伯特先生說︰「我喜歡幫助別人,而且把看到一個人從生命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當作我生命中最大樂趣。這些陰影對他而言,看起來如此厚重,且重重壓著他,因此當他發現它們只是陰影,且能看穿它們、走過它們,再度站在陽光下時,他是非常愉快的,而我自己也會跟他一樣愉快。」這是戴尼提作者的感言,也是戴尼提技術所帶來的成效。
戴尼提是我的救命恩人
我可以跟你分享我的經驗
我的EMAIL與MSN:www.good-reading.com@hotmail.com
即時通:sihon_z@yahoo.com.tw
- balalanLv 79 年前
舍利子。 即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名。乃佛之弟子。舍利弗於佛弟子之中。智慧第一。而不能如觀世音菩薩究竟得證圓通。而成正覺者。蓋因滯於智慧也。滯於智慧。則有我相。我見。(空相。空見。)佛故舉觀自在菩薩之行深般若真空無相之法。以證菩提彼岸。得為圓明普照之標榜。呼舍利子而告之。欲其不滯於我相。我見。空相。空見。而究竟於人空法空。空空之境界。以證無上道也。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乃夢幻泡影。故不異於空也。 空乃一真顯露。故不異於色也。 色有形相。凡有所相。皆是虛妄。終有壞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性虛無。無形無聲者也。道以虛無之體。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能生有色有聲之天地萬物。故空即是色也。 因色而有六根之領受。六根領受於心。而生思量擬度之想。懸想六塵。而生運用施為之行。行動遷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惡之識。色受想行識。五者相因也。色有壞時。而受想行識。終歸虛妄。亦復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則無受想行識諸雜念一心清淨。空若太虛。以無相而生真空之實相。亦復如是空即是色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復呼舍利子之名。進一層以告之也。意謂不但五蘊皆空。一切修證菩提之法。莫不皆空。楞伽經云。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若執著於法。則有法生。法生則心意意識皆生。有生則有滅。有生滅。則有垢淨增減矣。諸法若如虛空界之空相。豈有生滅垢淨增減乎。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是故承上起下之詞。是故真空之中本無我相。何色之有。 既無我相。自無我見。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無受想行識矣。
2012-02-18 23:27:12 補充:
既無我相。則六根亦非我有。無眼耳鼻舌身意矣。
六根既無。則六塵無安頓之所。自無色聲香味觸法矣。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為六根之先鋒。意為六識之主帥。
六根六塵。無識不顯。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則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皆無界限矣。
2012-02-18 23:31:15 補充:
因板大六根積聚外緣之苦因,所以六根會受界限。
2012-02-18 23:31:38 補充:
觀自在者。觀聽圓明。智慧無礙。
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心不能動。境不能隨。動隨不亂其真。
得大自在圓通也。
- 9 年前
[身心醫學]壓力免疫治療(SIT) 內容 : 壓力免疫治療 (SIT, stress-inoculation therapy)
(節錄自 abnormal psychology and modern life)
這是一種自我教導訓練,主要針對當我們遇到引發壓力的情境時習慣出現的自我
陳述,經由重新建構這些自我陳述,來改善我們在壓力狀況下的運作。
治療的核心概念,是認為我們的不當信念,會造成負面的情緒與不適應的行為。
舉例來說,企圖因應壓力,可以練習下列的自我陳述:
* 當____(恐懼,煩惱,憂慮等等)來臨時,只要暫停
* 把焦點放在當前,你必須做些什麼?
* 把你的____從0到10打分數,並且觀察其變化
* 你必須預期自己的____會升高
* 不要試著完全消除___,只要讓___維持在可以控制的狀態
* 你可以說服自己去做這件事。你可以說服自己消除_____
* 這件事情一下子就過去了
* 這並不是最糟糕的事情
* 只要想想其他的事情
* 做些可以讓你不去想到____的事情
* 描述你週遭的事情。這個方式可以讓你不去想要_____
若您有壓力的困擾,經過上述練習,仍無法有效減輕,桃園療養院設有身心門診及專業心理諮商或身心課程之服務。
[身心醫學]認識身心症 內容 : 目前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負面的心理因素確實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假設我們承受過多的壓力以及負面的情緒卻無法適當紓解時,身體就會發出警訊,造成自律神經、免疫等系統的失調,甚至出現各種難以理解的身心疾病。
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大多數人一定都經歷過求學時期課業壓力的困擾,熬夜K書,人際關係,自我認同,父母代溝等等問題,常常會影響情緒,身體也容易出現某些狀況,例如長痘痘,胃痛,胸悶不適等等。而這些身體的狀況,是無法單憑意志力就可以控制或者克服的,若僅就身體的狀況治療,往往也還是會一再發作。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想想,是不是生活中的壓力以及情緒,影響身體疾病的復原過程。
而這些身心症狀,縱使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也往往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答覆與結果。若是不斷更換醫院,做許多不必要的檢查,或者聽到醫療人員頻頻回答沒有生病,總是令人受挫。
這個時候,除了身體檢查,如果能夠同時接受身心科醫師的評估治療,深入找尋情緒與身體疾病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不但能同時改善身心症狀,也可以重新獲得比較理想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