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心經》:「觀自在菩薩?」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大駕光臨!蒞臨指導!蓬蓽生輝!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每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詳細贊助名單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心經》:「觀自在菩薩?」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和分享寶貴的心得﹒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後學靜心結案時間預先通告~1月25日(星期五)晚上十點進行結案★★
★★後學靜心結案時間預先通告~1月25日(星期五)晚上十點進行結案★★
★★後學靜心結案時間預先通告~1月25日(星期五)晚上十點進行結案★★
※非常抱歉!後學靜心此題提問將自選最佳解答,預計將於1月25日(星期五 )
晚上十點將進行結案﹒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頂禮致謝!每一位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百忙之中
撥冗參與珍貴無比精湛的回答﹒每位賢德精闢論述佳解都是上上之選﹒
非常抱歉!Sorry!Sorry!如果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們
若有考慮到回答採用率的問題,敬請自行仔細斟酌考慮定奪﹒
※後學靜心真遺憾!雅虎訂此規矩實在有違佛陀的平等、無分別心﹒
Yahoo!奇摩知識+雅虎雅虎的老總可能是老美信耶穌的,應請他佛版要特別例外﹒
雅虎應該讓佛版每位慈悲大德,通通都是最佳解答皆大歡喜,才不會讓後學陷於兩難﹒
㊣最佳解答者是007回答者:「愚餘老人法師先進前輩好友」
㊣肯定007回答者愚餘老人法師先進前輩好友理由是:
「德高望重、莊嚴宏遠、紹隆三寶﹒博通經論、鴻篇巨帙、功在法界﹒」
㊣【請欣賞最佳解答者:愚餘老人法師先進前輩好友莊嚴宏遠精闢文章如下】:
何以解《心經》:「觀自在菩薩?」者!
===愚餘老人淺識~~
觀自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異名。具足~觀世音自在菩薩。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載: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菩薩摩訶薩,名字何等?善能宣說如是陀羅尼。
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
此議題!首先需知,此經260個字,是「菩薩法眼所顯」的境界。
然後假以「文字」說與當機者~舍利弗。
然所謂~觀自在菩薩者!
觀者:即能觀之智,所謂~觀照般若。
自者:即所照之境,所謂~五蘊身心,亦言實相般若。
在者:即須臾不離之意,如果攀緣去,就不在了啊!
菩薩者:菩薩是印度話,翻漢名覺有情。謂不但自覺,
亦能覺他,有別於~阿羅漢唯自覺。
換句話說:此菩薩始於因地,就五蘊身心做功夫,直至~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然後安於「如明鏡不生不滅」的境界,照了「六根、十二處、十八界、
苦集滅道、十二因緣」非空非有等諸法,才得名「觀自在菩薩」,
以未曾離於「本處」故。
此之觀法,即「行深」也。亦即「由淺入深、由粗入細、由近而遠」之意。
===淺識僅供參考,還是依「版大」之解為是!所謂眾生隨類而得解~~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18 個解答
- 愚餘老人Lv 78 年前最佳解答
靜心善德 ~吉祥:
何以解《心經》:「觀自在菩薩?」者!
===愚餘老人淺識~~
觀自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異名。具足~觀世音自在菩薩。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載: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菩薩摩訶薩,名字何等?善能宣說如是陀羅尼。
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
此議題!首先需知,此經260個字,是「菩薩法眼所顯」的境界。然後假以「文字」說與當機者~舍利弗。
然所謂~觀自在菩薩者!
觀者:即能觀之智,所謂~觀照般若。
自者:即所照之境,所謂~五蘊身心,亦言實相般若。
在者:即須臾不離之意,如果攀緣去,就不在了啊!
菩薩者:菩薩是印度話,翻漢名覺有情。謂不但自覺,亦能覺他,有別於~阿羅漢唯自覺。
換句話說:此菩薩始於因地,就五蘊身心做功夫,直至~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然後安於「如明鏡不生不滅」的境界,照了「六根、十二處、十八界、苦集滅道、十二因緣」非空非有等諸法,才得名「觀自在菩薩」,以未曾離於「本處」故。
此之觀法,即「行深」也。亦即「由淺入深、由粗入細、由近而遠」之意。
===淺識僅供參考,還是依「版大」之解為是!所謂眾生隨類而得解~~
參考資料: 愚餘老人 -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Lv 78 年前
佛告比丘:
若於色說是
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
是名法師;
若於受、想、行、識,
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
是名法師,
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老死厭患、離欲、滅盡,
是名法師;
說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厭患、離欲、滅盡,
是名法師;
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滅盡向,
是名法師;
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向,
是名法師;
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是名法師;
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是名法師。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惠樺Lv 78 年前
觀 這裡解釋看
重點 自在
外 不會被這個六塵所染
內 我們不會被妄念所打擾
菩薩 這裡解釋名稱
修行若是可以 達到自在 就是菩薩
六祖//來指示眾人這樣說
說你們這些有善根的人
什麼叫做坐禪
禪宗的法門//是講究我們的心沒有障礙
達到自在 這個功夫
所以我們若在外 //遇到一切善惡境界
我們的心念不會起
看到對方好 看到對方壞
我們的心念不會起
最要緊呢
我們自己//看到好的我們要去學好的
看到壞//我們要將我們的壞除掉
所以日本一個俗語說什麼
(日語)
說看到別人的壞習慣
你要自己檢討//你自己有壞習慣嗎
別人若有壞習慣//我們自己要趕快改掉
不要看到別人的壞習慣//只有想要批評他
自己的壞習慣不想要改
這樣不可以
所以一個人你若在外
去遇到一切//這個善惡的境界
你的心念不會起這就是坐
在我們的內心 //有看出自性不動
不會被這個外塵//來動到你的本性
這就是禪
所以在本文的中間//已經明示跟我們說
坐禪
並不是說你要打坐//在那裡坐叫做坐禪
就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
我們外 //不會被這個六塵所染
內 我們不會被妄念所打擾
你若是這樣//行住坐臥全都是坐禪
我們現在下一段//就會比較評論講得再清楚
而且道家說的坐禪//也是有同樣的說法
現在我來寫一個修真錄//做個參考
將心放下曰坐
坐而不能放其心
不如不坐
一念不生曰禪
禪而不能止妄念
不算為禪也
修真錄說
一個人這個心//若放下就是坐
怎樣叫做心放下
人家常常說你放心啦
這個就是心放下
一個人你坐下去//沒辦法放我們的心
坐在那裡//心裡想這樣想那樣
你的心就沒有放下
這樣乾脆不要坐
因為你坐下去//妄念一直翻滾要怎麼坐
這就不用坐了
這就是六祖所說的 //心念不起名為坐
這個道理
你一個念頭都不會生出來
這就是禪
但是你這個禪//不能制止你的妄念
這樣不能說是禪
這等於六祖說的//內見自性不動 名為禪
意思一樣
- 匿名使用者8 年前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大駕光臨!蒞臨指導!逢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
撥冗參與此題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心經》:「觀自在菩薩?」
提供寶貴精湛無比的高見恩賜法語和分享無上法喜﹒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感謝山野龍柏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行解並重..^^)
感謝波賢德先進前輩好友(如是!說得太好了!感謝善導善道..^^)
★後學靜心頂禮致敬!感恩!再感恩!~
★後學靜心感謝各位先進、前輩、大師、賢德好友們~法佈施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13-01-25 10:19:07 補充:
請問靜心大嬸婆這題是什回事?
已移除
[茶藝咖啡] 請問專家大大:「請問如何泡煮一壺好喝的桔茶呢?」
2013-01-21 --- 0 靜心
---------------
~後學靜心淺見~
後學靜心十二萬分感謝!冬季大美先進前輩好友曾經撥冗,幫忙後學回答題目﹒
很抱歉!後學此題被強制移除,還被扣50點,後學只能深表遺憾和可惜﹒
但是此題被強制移除,後學並沒有去檢舉,後學並不會白癡傻到自己打自己的臉﹒
很抱歉!冬季大美先進前輩好友,金桔忘記要放幾顆,後學沒完全記起來,還有其他秘方.
如果冬季大美先進前輩好友,願意再幫忙後學回答一次題目,那真是太棒了!
後學靜心非常感激您!
2013-01-25 17:22:03 補充:
後學靜心回覆意見者:
佛版佛友同修,大家在辛苦奉獻智慧法布施,請您自己開題去發問,請您針對本題回答﹒
佛版佛友同修,大家在辛苦奉獻智慧法布施,請您不要文不對題,請您不要又跑來亂﹒
佛版佛友同修,大家在辛苦奉獻智慧法布施,請您跟別人之間的恩怨,請您自行去解決﹒
後學還是禮貌上感謝您,但是偏離此版發問的問題,很抱歉!後學恕不再回應﹒
後學靜心非常感激您!
- 千里馬Lv 78 年前
原文是「聖觀世音自在菩薩」,但與當時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名諱大相抵觸,玄奘大師避諱,故而簡譯為「觀自在菩薩」,而省略「聖」字與「世」字,但現在是民主時代,無庸避諱,可直譯「聖觀世音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由耳根成佛,即觀一切聲音,將其來返觀自性,而至明心見性,蓋聲音乃六塵之一,即納入耳根扭轉後,及聞自性發音〈現前〉,即成佛也,成佛後!普度眾生,眾生聞聲即來求度,菩薩聞聲亦去救度,故外面是聞生救苦,內裏即是聞聲返觀自性而成佛
故觀世音菩薩即是,觀世間一切聲音,返觀 自性而得自在 解脫之義。
現在有些心經開頭也是以「聖觀世音自在菩薩」為起首了。
- 空笑夢Lv 78 年前
「觀自在菩薩?」
菩薩不做是念,菩薩通達無我法!
菩薩以佈施為樂!
自然菩薩會【逍遙自在】,菩薩承佛之意
樂見眾生精進求解脫,不取法佈施
不因你曾做惡而對你有所差別,
不因你做善而對你特別好!
而金剛經說,眾生者非眾生是名眾生
佛說實無眾生得滅度!因為得滅度都是菩薩
所以觀自在菩薩就是!
觀~
自己所在
即是菩薩
所以心經要把他當做自己想
而不是當菩薩想
佛不度人而是人自行得度
佛菩薩只是在你跑500障礙爬牆時
在你屁股推你一把的班長
而跑到終點的人是你自已
- 拖死屍是誰?Lv 78 年前
觀行,非指觀世音菩薩。
2013-01-23 21:45:42 補充:
此經鳩摩羅什大師及玄奘大師譯本
翻譯過上千部經的玄奘大師曾經極力想更正觀世音菩薩為觀自在菩薩,即使藉由唐朝皇帝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