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解答
- 8 年前最佳解答
社會公益或社會服務
阿彌陀佛!
隨喜小瑤大德慈悲開題
末學路過,隨緣說說,隨便看看就好~
目前社會與傳播媒體上常聽到【公益】二字,尤其是政治人物、明星藝人、知名運動選手等等,通通在強調要作公益,要回饋社會等等大公無私、捨己為人的犧牲奉獻的行為及精神,末學為這樣正面良善的舉動,表示由衷的敬佩與讚歎。
公益:公共的利益
也就是說公平的利益,共同的利益,大眾大我的利益,不是為己或為某少數人而施作的利益。是為大眾,是為所有人的利益而施作,所以服務的範圍當然非常的大,有多麼大呢?心量有多大,就有多大!想為一個社區服務作公益,其範圍就是一社區,想為全人類服務作公益,其範圍就是整個地球,有那個心量及想法,其範圍自然寬闊廣大,心量無限,其範圍亦是無限。
從事公益活動,一個人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但所謂團結力量大,目前來說,都是一群有共同理想的善心人共同組成並成立慈悲公益團體,如此可以吸引志同道合之同好一起努力打拼之外,也方便宣揚團體之共同理念而行之。
公益慈善團體,大部份都是以慈愛為出發點,救難濟急、扶危解困為宗旨的社會公益團體。如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陽光基金會、兒童燙傷基金會、老人福利協進會等等。
其實…
服務他人就是服務自己
布施他人就是布施自己
慈愛他人就是慈愛自己
佛家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自己就是佛
佛就是自己
自己就是眾生
眾生就是自己
佛就是眾生
眾生就是佛
所以對一切眾生好,就是對自己好。
以上是個人心得報告,與版主分享^^~
社會服務機構
所謂社福機構即為社會福利機構,他是屬於公益團體項下的一環,他是屬於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關於公益團體下列有解釋:
有關公益團體的定義和範疇。公益團體這個用詞涵義相當廣泛,可能包括了社福機構、人民團體、各類型的基金會等。與公益團體相近的用詞還有公益慈善(Philanthropy)、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簡稱NPO)、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簡稱NGO)、或第三部門(Third Sector)、民間部門、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等。雖然這些用詞的含意相近,也常被混用,但若深入探討仍有一些差異。
所謂的”第三部門”,是有別於政府部門、企業部門之外的民間部門,此三者鼎足而立且能良性互動,仍能形成國家社會的整體發展。第三部門常接手處理政府沒有能力做,或企業沒有興趣做的事務,所扮演的角色功能除能緩和社會問題外,更能促成社會的和諧,平衡社會的發展。
第三部門通常即是指非營利組織。”非營利” 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其最終盈餘的處理,是不能落入個人口袋的,也沒有所謂的股東分紅。非營利組織仍可有營收,例如經營餐廳、洗車中心、賣卡片…等等,也可對其提供的專業服務酌收費用,但在年底結報時,若有產生盈餘,這些錢將被運用來提供後續服務,或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服務,而不是分配給個人。
NPO和NGO的差異,若從字面上解釋,“非”這個字具有相對的意味,是”不屬於”甚或隱含有”反對”的意思,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既然是”非政府”,理所當然是不屬於政府的組織,按此字意解釋,不屬於政府部門的,可能包括了企業部門與民間部門這兩者。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 既強調非營利的精神,已將企業部門排除在外,因此,廣義的解釋仍可能包括有政府部門和民間部門在內,狹義的解釋則僅指民間的非營利組織。
“NPO”一詞較為正式,也較清楚,若要參考相關文獻,可發現到有關NPO的論述或研究相當多,有關NPO經營管理的書也很多,但NGO則較少見,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參考書,較常談論到”NGO”的,幾乎都是在於一些會議場合。雖然NGO和NPO常被混用,但若由以上分析,可見NPO用詞較為明確,也較能傳達公益的精神。
也可以參考下列網頁,有解釋何謂社會福利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