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
1 發現息肉 醫生說要切片 是癌症機率高嗎 不然為甚麼還要特地檢查
2 大腸鏡檢查能直接看出癌症嗎?
回MELL:他說過一個禮拜看報告 是不是有問題
醫生是說把息肉拿去化驗 是不是我有問題不然怎要化驗 醫生難道看不出來嗎?
4 個解答
- 瑜亮Lv 48 年前最佳解答
1 發現息肉 醫生說要切片 是癌症機率高嗎 不然為甚麼還要特地檢查
不知您是在哪家醫院做的大腸鏡?一般說來,目前的大腸鏡檢查技術,在做檢查時若發現有異樣,即可順便做切片來化驗,怎需要另作呢?
大腸鏡可以診斷(做切片)、也可以治療(拿息肉),大腸鏡還是站在診斷腸癌的第一位,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若大腸鏡沒辦法看完病人所有的大腸,則配合大腸鋇劑和X光來檢查。
大約85%的大腸癌是由瘜肉轉變而成,瘜肉是癌前病變的指標風向,大腸癌主要是因為大腸黏膜的腺瘤瘜肉癌化而成,拿掉息肉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息肉是良性的,癌症是惡性的。在息肉還是良性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拿掉。
2 大腸鏡檢查能直接看出癌症嗎?
目前先進的大腸鏡-放大內視鏡加上NBI(窄頻攝影),在檢查當下即可判定該瘜肉是否有癌化可能或已有癌化,還可判定癌化處為早期癌或晚期癌,並當場可進行根治性的內視鏡切除,避免病情惡化,此外切除後加以內視鏡縫合。
2013-02-24 09:52:33 補充:
緣來是把切下來的息肉拿去化驗,抱歉誤解您的原意。
大腸息肉,是大腸內腔的黏膜細胞不正常的生長而產生突起的肉塊,絕大多數是良性。極少數尤其是大的息肉,惡性風險較高,更應該藉檢查的機會拿掉。此外,在大腸鏡裡看到的有絨毛樣突起的息肉,危險度更高,更應拿走,所有切除的息肉,都應做病理組織檢查。
所以您不用太擔心。
2013-02-24 09:54:03 補充:
醫師幫您做切片是一項保險措施,一旦發現有大腸息肉,醫師會做息肉生檢切片檢查或作息肉切除,將切下來的息肉送病理組織檢查,等病理檢查確定為腺腫性或增生性息肉再作定奪。
因此是否為惡性腫瘤還須等化驗結果才能了解,如果是良性息肉當然不用擔心,如果運氣不好是惡性腫瘤的話,那就要跟醫師好好配合來治療。如果是小腫瘤可用大腸鏡切除,很大的話就要動刀了。
2013-02-24 09:55:03 補充:
如果為息肉也不能大意,若息肉數量僅有1、2個,建議每3年回診接受檢查,若息肉數量至少有3個,建議每年都回診追蹤,以防罹患大腸癌時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 8 年前
為了安全起見,發現息肉,最好去做切片檢查,才會放心。
便血有可能是內痔〔免開刀〕,但也有可能是初期腸癌、長息肉,為了安全起見,去做腸鏡檢查會較安全。
經常性的拉肚子,也可能是腸癌的前兆。
大小便只是排除體內無法吸收的廢棄物,若因生病,如便祕,廢棄物累積腸道太久,不好的物質就會被腸道吸收,這就是為什麼台灣腸癌病患特別多的因素之一。
國內有五家重點教學醫院,如台大、榮總、三總、馬偕、長庚等;只要是資深的主治醫師,都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安全起見,最好至教學醫院掛大腸直腸外科找資深的女主治醫師看診,看是否有隱匿的腸癌問題,若能及早發現與治療,才能真正保平安。
看到有篇發問中的文章,內容關於血壓用藥的處方問題,並希望對您有幫助。
發問中︰
爆料︰33%高血壓藥的處方有潛存交互作用,
危及病人喔!
內容︰
報載健保局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醫管所「黃光華
教授」等多位的學者團隊,調查國內每年超過
200億元的高血壓用藥處方是否安全,得到
驚人的發現如下︰
有問題的處方佔總處方將近一半,其中33%有
「交互作用」、12%有「超劑量」、2%有「重
複用藥」。
因為這些問題處方將會對病患的健康產生危
害!
調查中更驚人的發現是看門診時,年資淺的醫
師與男 醫師,所開出問題處方的機率,會比資
深的醫 師與女 醫師,相對要高出許多。
也就是看門診時,找資深的女主治醫師,會相
對安全許多。
請問有高血壓的眾多網友,看了官方的調查報
告後,有何感想呢?
病患又要如 何判斷 醫師的用藥處方是否適當
呢?
回答︰
高血壓是心臟內科的專業,有高血壓一定要看心臟內科,才可避免問題處方的機率。同時,儘量選擇資深的女主治專科醫師看門診,更能大幅降低問題處方的機率。
基本上您若有呼吸不順、胸悶、胸痛、咳嗽、頭痛、暈眩、反胃及心悸等症狀,很可能與心臟有所關聯;建議最好去大醫院做個檢查較安全。
國內有五家重點教學醫院,如台大、榮總、三總、馬偕、長庚等;其中台北馬偕總院及淡水分院的心臟內科,唯一非常資深的女主治專科醫師〔林慧君〕,是由中醫師朋友所推薦,也是我們家族心臟病的主治醫師,僅供尋求女性醫師及其他就醫者卓參。
建議最好去大醫院掛個心臟內科找資深的女主治醫師做個檢查確認較保險,避免醫療誤判。
血壓問題、血糖問題、血脂肪問題、心悸症狀問題等,這些都是心臟內科的專業。
心臟問題,不同醫院可能會有不同的檢查判定,所以您要找對醫師,若您住在北部,建議您到台北、淡水馬偕醫院掛個心臟內科找非常資深的林慧君女主治專科醫師做個諮詢或檢查確認較保險,避免醫療誤判。
備註︰
醫學中心級以上的大醫院,都有固定的門診量,不是外面的小醫院、小診所,有的醫師反而不喜歡門診量過大,本人及多位家屬過去都有在大醫院誤診的經驗,後來經友人轉介馬偕心臟科的林醫師,發現醫德比其他醫師好很多。
最近高雄整型名醫告高雄長庚醫療疏失,獲判賠成功,因為他去美國動手術,美國提出醫療檢驗報告,才得以勝訴。若是一般多數患者,將如何得知有醫療疏失呢?根據非官方統計,台灣每年的醫療疏失至少二十萬件以上,但多數患者為不知不覺,少數提告患者,獲勝機率不到千分之五,因此患者只能儘量找醫術、醫德都很好的醫師,別無他法,這是做功德、積福報。
本人發表感言,限於1500字以內篇幅限制,以及每日不得發表多次的規定,只好再用其他名稱發表,還是一句話,這是做功德、積福報。
資深的「 林慧君」女主治專科醫師,她的病人自然會互相介紹,本人只是給自己做功德、積福報。
參考資料: 心臟病病友團體及台北醫療團社工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