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一樣是喜歡三國魏國勢力的人嗎?
如題
有人跟我一樣是喜歡三國魏國勢力的人嗎?
因為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一個人也就是典韋將軍
即使沒了武器.還是靠雙手來擊退了很多敵人.但最終還是以戰死收場T-T
這份勇猛不屈且毫不言退的護主精神令我很感動
還有曹操....雖然在宛城犯下了大忌.但仍有悔過之心
請求丁夫人的原諒.但最終被拒.....
同時也死了自己的大兒子曹昂.姪子曹令明.大將典韋
但曹操仍不屈不撓的往前走
勦滅了周遭的群雄(呂布.袁紹.袁術.張魯.馬騰.馬超)可能還有更多
統一了北方中原.只可惜後期該死的諸葛亮把漢中給奪了.不然曹操早能統一天下了(雖然後期又被魏將鍾會拿回來)
還有郭嘉的早死
如果郭嘉能活久一點.說不定他能代替司馬懿來抗蜀
赤壁之戰也不見得會輸.如果郭嘉在.應該也能告訴曹操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冒然進攻赤壁
還有夏侯淵的悲催.被黃忠老兒"偷襲"而死的
還有夏侯惇.許褚.張遼的勇猛
還有龐德那勇猛且寧死不降的精神
要不是他太倒楣.下了場大雨導致水淹七軍被關羽"擒殺"而不是斬殺
不然我相信龐德一定可以打贏關羽.畢竟關羽一開始就輕敵.才中了龐德一箭
順道一題.毒箭是曹仁放的.不是龐德
只能說後來關羽也死的活該.下場跟龐德一樣被擒殺注定了他驕兵必敗的下場
回到主題就這些原因讓我喜歡上魏國.討厭蜀國跟吳國
有人跟我一樣嗎
還有張郃的智勇雙全.奪下了街亭
還有據《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記載:魏文帝時,任命張郃為節度使督導關中諸軍。他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的時候,大船無法通行,只好住紮在方城。此時正好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魏文帝很擔心,不僅親自到河南城巡視,還增派軍隊給張郃,並問等他趕到,陳倉是否保得住?張郃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沒有太多糧食,不能久攻,於是回答:「不用等臣到,諸葛亮就先撤退;我用手指計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後來「屈指可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數量很少。
連孔明都要懼他三分
怎麼回答的有些亂七八糟= =
大家是否把三國演義當正史了.....
回 朔田流星
是許"褚"ㄔㄨˇ不是許緒
回 ☆黑白小羊★
荀昱是甚麼= =是荀彧跟荀攸
回 不良牛
我不懂你在說甚麼.....
回 金龍
張遼他是病死的= =不是被丁奉射殺的(請見維基百科)
還有跟本沒有"裸衣戰馬超"這回事...正史上.許褚光瞪馬超一眼.馬超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馬超跟本不敢跟他打
另外你說反了.曹操才是叫他[虎侯]馬超才是叫他[虎癡]
補充.馬超更沒有把曹操殺的割鬚棄袍.曹操是有敗走.但是正史上沒這段.這是虛構的
回 止戰之殤
同上.沒有裸衣戰馬超這回事
還有博望坡一戰的火不是孔明放的.是劉備(請見維基)
另外補充一點
更沒有"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件事
一路上跟本沒有伏兵.而且攔人的是劉備
劉備他自己來晚了.曹操早直奔江陵而去了
正史上的曹操沒那麼狼狽
過五關斬六將沒這回事(那些人的名字史書上跟本不存在)
三英戰呂布沒這回事
(公孫瓚並無參戰.當然也沒有劉關張.自然也沒有三英戰呂布
呂布是被孫堅大部隊所擊退)
溫酒斬華雄沒這回事(華雄是被孫堅所殺)
回 朔田流星
他不是馬謂= =
是馬"謖"ㄙㄨˋ
感覺你錯字特別多....
6 個解答
- 神行太保 暫時使用分號回答Lv 78 年前最佳解答
我喜歡的魏國的人
只有三個
郭嘉 賈詡 曹洪
郭嘉他的計謀
每次都是成功
賈詡他對人很小心
他不會得罪別人
他出的計謀也很好
和郭嘉不同
他的計謀比較小心
曹洪在曹操危急時
把自己的馬拿給曹操
救了曹操一命
其他人都有頗大的不足
2013-05-17 09:25:39 補充:
三國演義把蜀將刻劃較好
這是因為民間的看法
他們認為魏國曹丕廢了皇帝不好 不是好人
而其實諸葛亮還不如郭嘉或者賈詡
郭嘉或者賈詡都能看透人心
而諸葛亮不能
用郭嘉或賈詡的計謀没有失敗過
而諸葛亮北伐多次都失敗
另外多補充一個人 張郃
他有勇有謀
只是他計謀不如諸葛亮
才會打了敗仗
2013-05-17 18:20:30 補充:
程昱的計謀也有不準
他跟曹操說伐吳的事時
把周瑜氣起來
不然赤壁之戰結果改寫
諸緒他雖有勇
可是無謀 腦袋不靈光
2013-05-17 18:20:46 補充:
改錯字
許緒
2013-05-19 18:55:32 補充:
黑白小羊:
你是不是要打程昱或者荀彧或者荀攸
2013-05-19 18:58:02 補充:
金龍:
許褚要做的不是打馬超
而是讓他覺得
韓遂和自己所得的待遇不同
是要馬超和韓遂反目
2013-05-19 18:59:29 補充:
我又要加上一個了
就是荀彧
因為他為了漢室
而和曹操反目
2013-05-19 19:02:38 補充:
其實諸葛亮被三國演義寫的太誇張了
赤壁之戰是周瑜和魯肅說服孫權
孔明也没有借東風
也没有放空城計
而且他不聽劉備的話
在街亭中用了馬謂
劉備的遺言就是說過
馬謂兵書讀得好
可是打仗不行
2013-05-23 21:38:47 補充:
給 止戰之殤
博望坡一戰不是諸葛亮燒的
是劉備燒的
你看的是演義版本吧
參考資料: 朔田流星 - 阿寶♪ ♫Lv 68 年前
其實 曹操統治下的 曹魏 其人均所得 最高 賦稅最輕 文化發展最高 人才最多
反倒大家都說 仁德的蜀漢 人民負擔最重 (試想 同樣養1位皇帝 1套官僚幾器 而人口卻是三國最少) 還要不斷北伐...
個人有兩個命題 如下
一 劉備 諸葛亮 有繳過1錢的稅金給漢廷或天子嗎??顯然....
(個人甚至懷疑諸葛亮終身就沒有繳過稅)
二 若劉協逃出許昌投奔成都 以上兩人 會交出軍權及賦稅嗎??
(漢末1收不到稅收 2調動不了軍隊 3無法任命官員(命令出不了許昌..就是出的了 群雄也當屁....) 所以神仙難救)
以上兩點 說明復興漢室 其實就是總政治口號(有如愛臺灣....還不準別人愛....三國則是互相指責賣臺 ..稿臺獨..) 即便心中不是那麼想 對外也要堅稱
並且洗腦自己..
純粹個人意見
參考資料: 自己 - 8 年前
其實個人對所有的歷史人物都很難去有一種"喜歡"的心態
但你提到的典韋卻是那些少數人之一
當時宛城大戰 曹操被銃康~~
儘管無兵器在手 卻也是他用自己的性命硬是擋下了大量敵人
讓曹操能有接下來征戰中原的機會
(P.S.記得曹操的姪子叫曹安民 令明記得是龐德的字 = =)
還有虎癡--許褚先生
雖然笨了點 但他的忠心跟勇猛(戰馬超)相信於熟知三國的各位都是很明白的
(作為曹操的近衛 計謀?讓曹操自己想就夠了XD)
再來說的是"佩服"的人物
第一個自然是老曹 曹孟德
能拐到那麼多人對他死忠(純屬個人感覺)
自己本身的謀略膽識也是強悍~
他~當屬第一
但不喜歡的原因就是~太多疑了
不知道因為這毛病幹下了多少錯事 = =
再來是張遼 張文遠
有勇有謀 能在徐州城陷時
孤身一人說降關羽(儘管是暫時) 此為有謀之因
再說勇 八百人馬堅守合肥
硬擋吳十萬大軍的侵攻
又是呂布手下八健將之首 還不夠嗎?
但看不慣的是他換了三個主公(丁原-->董卓-->呂布-->曹操)
他的忠心? 抱歉 我必須懷疑一下
再說司馬懿 司馬仲達
謀略膽識 在我看來更勝曹操
但野心過大 若不是因為上頭有老曹壓著
老曹過世後還有個差不多一樣陰的曹丕鎮著
他早就反了~
可以想像 若他更早出生 自領一軍對抗曹操
那麼三國史中的有名戰役 除了赤壁之外
一定不是對袁紹的官渡 而是他倆間的大戰了
再來說的是覺得"可惜"的人物
首當其衝的 我想每人的想法都一樣
郭嘉 郭奉孝 早死的悲催人物
個人以為 他跟孔明的性格很像 謹慎 而且也夠聰明
對於赤壁之敗 老曹曾云: 若奉孝仍在 吾不可能遭此大敗
由曹操對他的評價 他之智慧 只能說 高啊!~
但你提到說"說不定他能代替司馬懿來抗蜀"
我認為不可能
以司馬懿的個性 是不會讓他有這個機會去領軍作戰的
(能展露頭角的好機會啊~)
除非是他煽動曹操(還是丕我忘了)讓郭嘉領兵
否則以郭嘉之智 他不會去淌這渾水~
畢竟孔明也不是吃素的ㄚ~~
最後是夏侯惇 夏侯元讓
被曹性偷襲射中眼睛 卻當場生啖之 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豈可隨棄邪?
其人之性格 可見一斑
可惜的是他太笨(或許該說是太衰)
博望坡一役 魯莽貿進 被孔明一把火燒掉了海量的人馬
...其實還有很多人 只是我想不到人說了 = =
參考資料: ...腦子唄 - 阿龍Lv 68 年前
其實歷史中,三國魏蜀吳,魏還是被奉為正朔.
魏國勢力人物中,個人最喜歡之前三名:
(1) 司馬懿- 最聰明之大贏家. 從被曹操重用,與諸葛孔明對抗,裝病-韜光養晦,最後
掌理朝政,孫子司馬炎取代魏,建立晉朝,統一三國.
(2) 張遼 - 忠心不已之大將.為魏國五子良將之首.勇猛有膽識,且擅於領導統御.最
後在參與伐吳行動中,被丁奉射殺陣亡,戰死沙場.
(3) 許褚 - 怪力無雙之猛將.從一介農民,躍為禁衛軍一員."關渡之戰"與蜀將馬超
大戰百餘回合,以平手收場.曹操稱他為,"虎癡";馬超稱其為,"虎侯".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三民書局),三國志完全圖解事典(楓樹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林明鋒譯)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8 年前
魏國好玩阿0.0
蜀國則是艱困阿
吳國則是守成阿
2013-05-19 22:21:41 補充:
魏好玩的地方是地大人多,可自由決定攻蜀還吳
蜀則是地少人才少,尤其是失荊州最明顯
吳國則擅於守成,志不在拓張,國力損耗最小
- ★黑白小羊☆Lv 48 年前
因為三國演義從蜀的角度來寫 又把蜀國人物刻劃得很完美
所以大部分人都喜歡蜀漢
其實看看三國誌 會發現孔明不是智冠群倫 關羽不是義薄雲天 劉備也不是仁民愛物
從歷史客觀角度來看 我不會喜歡哪一國 但我喜歡魏國人物~荀昱及荀悠
因為他們能明確擇主 先看出袁紹的無能 轉投曹操
又能忠心耿耿 即使曹操稱王 也要極力反對 保持對漢室的忠誠 因自己的忠心而死
這樣的人真的稱的上是後人楷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