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個解答
- 柳一刀Lv 77 年前最佳解答
所謂的智慧並非指處世的才智技巧,
而是指解脫煩惱的能力,
解脫力則是來自悟見自性。
正確的禪定就能悟見自性、得到解脫力、帶來智慧,
不正確的禪定就不能。
那麼怎麼樣的禪定才是正確的禪定呢?
般若經中所述的就是在說正確的禪定,
無念、無相、無住、無為-------就是它的法則,
不過法則終究只是法則,
它只是一種指標而不是實踐的方法,
般若經中並未明述正確禪定的細節,
那種實修的技巧只存在於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
為了防止盜法所以這種實修技巧不可能寫在經中,
許多人抱著六祖壇經及金剛經猛啃以為終有一天會參悟出來,
那個努力的方向錯了,
聰明的人應該停止浪費時間,
應該努力去參訪尋找出那個擁有秘密技巧的師父才是。
- 鳳梨王來Lv 57 年前
就看你怎麼、 定義禪定
禪者佛之心……也就是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個本具的,如來清淨心
定者不亂,
也就是能用以「本識心」習修到一心不亂
本來就要有深厚到福德與智慧
所以,定者,慧之體,慧者定之用
如同,燈與光,本是同物,但實際有別
燈者光之體,光者燈之用
定慧是同時增長的……所以「禪定」就是智慧!
- 您覺得這個回答如何?您可以登入為回答投票。
- JiunyingLv 67 年前
感恩您的慈悲開題!
“禪定能不能帶來智慧?”
答案是有條件的肯定。
若直接說”禪定能帶來智慧”,那釋迦摩尼就不會被稱為佛了,因為印度外道早就有人能達到四禪八定,但都沒佛的智慧。若禪定能帶來智慧,那些較佛陀早達到四禪八定的人之中的第一位得到智慧者,又廣為教化的就會是佛陀,其他因聽聞學習而成就的就是阿羅漢。
為什麼說”有條件的肯定”呢?
修行人若以禪為工具,觀察五蘊,進而觀察苦集滅道,就有開智慧的機會。所以,若修習四念處,觀察五蘊,進而觀察苦集滅道,就有開智慧的機會,就有成就的機會。
祝 人人煩惱不生!
感恩!
- 惠樺Lv 77 年前
瑤池金母經云
解脫非難難在定慧
身心大定便生智慧
智慧既生解脫亦易
若空心靜坐而定
是謂之常定
心有出定入定之念
即非大定
言大定者何
定身穩如泰山
不為名誘 不為利惑
曰身大定
定心湛如止水
曰
心大定
身心大定
定裡生智慧
故瑤池金母經云
解脫非難難在定慧
身心大定便生智慧
智慧既生解脫亦易
這裡面兩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注解第一
湛 澄也
湛等於是澄
辭海這樣說
澄 水清不流貌
淮南子說山//人莫鑑於沫雨
而鑑於澄水者
注澄 止水也
在這個裡面//這個沫雨首先做個說明
沫雨 又作流潦
這個沫雨有時候叫做流潦
什麼叫做流潦
現在再看辭海
潦 蓄積之水也 詳行潦條
辭海說//潦就是水積一灘的意思
詳細看行潦這個條目
辭海這樣說
行潦 道傍流潦也
按 潦為因雨而積之水
流於道傍故曰行潦
辭海說行潦是什麼//就是路旁的水漥的水
照這個潦字//就是因為下雨
路旁來積水
水積在路旁有的說泥水
所以才叫做行潦
所以辭海說
澄等於是水很清//沒有流動的形貌
它引淮南子說山篇裡面說
我們人//不要照路旁的骯髒水
下雨水流動積在路旁//不乾淨的水
這個鑑 鑑就是照//不要照路旁
的雨水
你要照清水 水很清徹
註解說澄就是指水
因為水清才有辦法照啊
水若濁沒辦法去照人影啊
所以這個澄//就是不流動的水
很清徹的水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止水 靜而不動之水
莊子德充符
人莫鑑於流水//而於鑑於止水
辭海說止水是什麼
就是靜態不流動的水
所以莊子德充符篇裡面說
我們人不要照流水//要照止水
因為流水要照臉//照影照不清楚
就要清徹不流動的水//才會照得清
所以莊子德充符篇//和淮南子的說山篇這兩篇
雖然文詞不同//裡面的含義等於是一樣的
這樣說比較快
看起來寫不相同//不過裡面的含義是一樣的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說假使一個人
心裡放得空空的//在那裡靜坐
說你這樣有辦法定
這是什麼
這就是一般平常的定
你有辦法禪定的人很多啊
這是一般平常的定
一個人的心你若有出定//和入定的這個念頭
這樣就不是大定了
現在說大定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這個定啊//好比像穩如泰山
好比像一座泰山//這樣直立都不動
等於是不會讓名所誘拐
不會讓利來迷惑
有辦法來看破這個名利
這叫做身體的大定
我們的心定得這樣很清澈
如如不動好像是止水一般
這就是我們心的大定
你的身心//如果有辦法可以大定
你的定的裡面//就生出智慧了
所以我們//瑤池金母經中說到
你要解脫//這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最困難的是在這個定慧
因為你沒辦法//定慧齊全才沒辦法解脫
你的身體你的心//若可以大定
那麼你就生出智慧了
既然智慧生出來了//那麼解脫就容易了
話若說回來什麼是大定
大定就是要//身體穩如泰山
心清清的沒有妄念//就像是止水
要看破這個名利//才有辦法大定
一個人名利一旦沒有看破
你不要想說有辦法解脫
李老師講解
- 匿名使用者7 年前
引擎不發動=還能夠跑嗎?
沒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