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連續區上的「時間軸」與「空間軸」的分別
﹝時空連續區﹞是物理學上的概念,其圖上必要有「時間軸」與「空間軸」。但請解釋這「時間軸」與「空間軸」的分辨處在哪裡?
"E代墨得" 建議的書是一個由時空幾何直接去理解相對論的好書。請網友欲真正去理解相對論 的時空結構者可參閱之
但本問題是要更進一步的去理解『時間軸』的真正內含才能從根部去理解時間神秘的“流”與“先後”秩序的觀念之合諧。如果時間不“流”,其義指“先後”秩序的非絕對。相對論的非絕對是指不同的物件身份之觀察者間的非絕對。但同一個物件身份之觀察者“先後”秩序,相對論仍然以絕對視之。
時間的存在感,即是觀察者覺有“多數不同的自己”而存在的。自己是存在的但卻有單向的「區隔」。若沒「區隔」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之分別。
因此它的神秘就是因為“多數不同的自己”,會讓我人自己身份迷思。所以要藉用「事件身份」才能釐清它的困惑處。如果不做此想,一直會有時間之外的時間,再一重重的時間的時間思維,而重復不完。有一重重的時間的時間思維,才會有回到過去,或回到未來。這從理哲看根本在自做輪迴!
所謂的「意識」要在﹝時空連續區﹞中有個『定位』(時間軸)處,如此才不致於將「意識」視為『玄學』。而若加上對【信息】意義的詮釋,才顯出其“活”性。
謝謝“這樣”君的賣力回來。
各位網友也可看看【意見欄】。這些都是每個人的看法,但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3 個解答
- 6 年前最佳解答
〝這樣〞第一篇回答】
一切物理現象的有意義,都來自於「具有意識的觀察者」。﹝時空連續區﹞是一種「具有意識的觀察者」所“自以為”的概念。當然「觀察者」本身也必在“自以為”的﹝時空連續區﹞中有個對應「地位」。不過我們一般的人(含物理學家)之語言裡,都把這「觀察者」當成是一個「物件身份」,可是您在﹝時空連續區﹞裡能找出具體的「物件」嗎?都是被所謂的「世界線」所取代。﹝時空連續區﹞裡所能顯現的就是「事件」的集合外,「物件」的觀念卻被模糊了!
物理上所認為的﹝時空連續區﹞上的「時間軸」就是被做為參考的靜止座標平台(實體物件)的「世界線」。但是我要在此特別強調,這「時間軸」應該回歸屬「觀察者」本身的「世界線」。
一位「具有意識的觀察者」才有權利信認自己的時間是「恆常」的不會有“變快〞或“變慢〞的問題。因此其自己的「世界線」是呈現直線的。故可做為「時間軸」。
2015-01-15 10:57:46 補充:
〝這樣〞第二篇回答】
「空間軸」就不是「具有意識的觀察者」的自己「世界線」。它是由「觀察者」所認為在﹝時空連續區﹞中指定在“同時”存在的「事件」之集合。
這也就是「時間軸」與「空間軸」的最大區別。「時間軸」是含有確實存在「有意識的觀察者」;但「空間軸」就是相對為“虛幻〞的概念而已,不是「觀察者」本身。
2015-01-15 15:50:01 補充:
〝這樣〞第三篇回答】
所謂的“存在”,其先決必要條件就是「具有意識的觀察者」本身必須自我肯定“存在”,如果連「具有意識的觀察者」不能肯定本身「當下(瞬間義)」的“存在”,還須談所謂的“存在”嗎?
既然肯定本身的“存在”,「時間軸」就是「觀察者」每一瞬間的集合,於是這”「時間軸」的“存在”是被「觀察者」肯定的,那麼許多人都在摸不清”,「時間」到底是「虛幻」或是「真實存在」?若從事件觀點的觀察者立場來說,是比「空間」更實在多了。我反問:「空間」是實體存在嗎
2015-01-15 15:58:33 補充:
〝這樣〞第四篇回答】
「空間」若是實體存在則「空間」就可被拿來當做相對運動的『參考座標平台』了!
如果我沒記錯,相對論所立予觀察相對運動的參考座標平台,都是實體物,而不是“絕對的靜止空間”。
空間不是實體『物件』,時間也不是實體『物件』,兩者皆是『事件』義。但是”「時間軸」就是「觀察者」本身的世界線;而「空間軸」卻不是被「觀察者」認定為同一粒子『物件』的『瞬間事件群』的集合,且不是「觀察者」本身的世界線。
2015-01-15 16:10:48 補充:
〝這樣〞第五篇回答】
本人很歡迎網友共同來討論這議題。
2015-01-16 07:18:22 補充:
〝這樣〞第六篇回答】
既然「時間軸」就是「觀察者」本身的世界線,那這「時間軸」上的每一點也就同屬一個「觀察者」,因此「時間軸」上的每一點既是一個「事件」點,且是一「有意識的觀察者」。因此「觀察者」不必一定是要「物件身份」,也可以「事件身份」看待祂。我們常稱的時間【流逝感覺】,其實就是以「事件身份」的觀察者在感覺的。而不是在﹝時空連續區﹞中找不到【定位】的「物件身份」的觀察者。
2015-01-16 07:26:56 補充:
〝這樣〞第七篇回答】
時間【流或不流】是感覺,用物理學是無法定義時間的【流或靜止】,雖然時間的【感覺流】物理學是無法定義,但物理卻相信﹝時空連續區﹞中的事件有【絕對的先後】,即相信:相對速率低於光速的物件間,所對應的諸事件間,其【先後順序】是【絕對的】。雖然相對論否決事件間的【先後順序】是【絕對的】。但卻有部份是認定為絕對的。這就是我人一直執持的『因果先後秩序』的對應。因此相對論稱:一切傳遞信息的速率,不得高於光速,否則不具有信息。
2015-01-16 07:37:31 補充:
〝這樣〞第八篇回答】
我人【能知過去自己的親覺受;不知未來的自己親覺受】不就是「時間軸」上每一點以『事件身份』的「觀察者」,在辨識其“自己時空位置”的『信息』是“僅”對應於所謂的『過去自己的親覺受』嗎?反過來說,以『事件身份』的「觀察者」,在辨識其“自己時空位置”的『信息』,是判定其【未來的自己親覺受】不具有對應的『信息』存在於其“自己時空位置”。以【平等觀點】看,這過去與未來的『信息』之『具有』與『不具有』是那麼「絕對」嗎?不就都在於該時空位置的意識的『主觀』裁定?請思之!
2015-01-16 12:19:29 補充:
〝這樣〞第九篇回答】
顯然的這裡的過去與未來,是指觀察者的「時間軸」上的事件而論。但觀察者本身是「一個個有別」的『事件身份』,而不是在﹝時空連續區﹞中找不到【定位】的「物件身份」。
2015-01-17 09:00:01 補充:
“這樣”謝謝 “E代墨得 ”的意見提問!
我的觀念是, “E代墨得 ”、“這樣”,曾如是、、、,都是“我”的“曾”如是,只是有『區隔』(或可詮釋成“忘記”)罷了!
有上去【博客來網路書店】或【秀威資訊網路書店】看到《時間的野史》的簡介及作者強調的「能知過去;未知將來」的重點提示,就知道此書所談的內容絕非『正統科學』的理論,而是蘊含有一點點哲學味。
2015-01-17 09:07:46 補充:
“這樣”
「能知過去;未知將來」這是人們(含科學家)所認為再也平常不過的事,是「天經地義」不能去懷疑,也不必去懷疑的事。但是我們一般對時間的認知,即使相對論的認知,還是被這「能知過去;未知將來」的框架框住。您不覺得嗎?
確實“這樣”與作者有極相近的關係。據悉;作者出書不是為賺錢,而是要分享能與他同樣體認到『人生每一此當下;可以“等效”於“重復嚐”完完全全的“全等於此當下” 無限次』 的共鳴之喜悅。
人生有生離死別之痛,若能體會『時間的不流』,再回味『人生每一此當下,更得無次限,只是不記得!』就會想要好好的嚐這『此當下』。
2015-01-19 09:37:03 補充:
〝這樣〞第十篇回答】
分辨「物件身份」與『事件身份』的觀念,才能釐清時間是否有“流”的觀念。即「先後」觀念的絕對性
2015-01-21 11:27:06 補充:
“這樣”
我在回答欄已滿【額定】字數,不能再加。在此補充
我們【感覺】時間不停地流變,是位在時間軸上每一個個別點(瞬間義)之意識在感覺,而不是整條時間軸【一體成形】的「物件身份」在感覺。時間軸上每一個個別點(瞬間義)意識卻是「事件身份」。這觀念是個重點。
物理學家說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是虛幻的,但是在時間軸上每一個個別點(瞬間義)之意識就是『各自』覺得其時空位置,就是「現在」。這個「現在」的分別是必然的!這由於是有意識。若沒有意識,哪會有「現在」這詞彙?
2015-01-21 11:34:37 補充:
“這樣”
“時間來到現在”、“昨天我看到您好好的;今天您怎呈這樣?”
上面的詞彙,不是緊緊與意識綁在一起嗎?既然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如果是虛幻的,那同一個人所感覺之「先先後後」不也是虛幻的嗎?
如此「因與果」的「先先後後」之對應 就不是絕對的囉!
2015-01-21 11:41:39 補充:
“這樣”
『能知過去的親覺受;不知未來的親覺受』的意識特性,不就是這「先先後後」的非常關鍵的因素嗎?
這意識特性,可用意識對信息的「有無」的認定來解釋。
2015-01-25 07:54:57 補充:
說時間的感覺流是【心理因素】,那麼我們對事件之間的【因果先後關係】的「認知」是否也是【心理因素】?
當我們畫出【時間軸】,而問這『時間』的起源是怎麼來的,則不就等於在【時間軸】的所謂【最初始】的最端點,再延伸更長一點而已。哪是『時間的起源』?用任何什麼理論來解釋『時間』的“起源”,都是茅盾的!
唯一的癥結就是認定有個會“變動”的『現在』。『現在』的認定是【心理因素】?
應該是意識的結構問題吧!
參考資料: , 時間的野史 - 6 年前
E代墨得 :真感謝您對我身份的提問。
是的!我就是『時間的野史』作者。此書在自序文上,即表明是要「討論」,而不是「立論」。但是,我要在哪裡找個討論的公共場所呢?因此才會想
到在奇摩上知識+提出一些議題,來供大家討論,而不是要爭辯。
這本書本來是要請出版社幫我出版,好讓能在較廣域的書店上
『現臉』給對這類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參閱。但是經其評估,這種須要有物理的『哲學觀念』者才會想看的題材,被判為小眾讀物。於是我決定自費出書,並為讓書上架『現臉』,須與之簽約。書的定價,我的建議是要儘量壓低才能廣結知音的讀者,但未能如願。自費出書僅能展示在【秀威】及【博客來】兩網路書店,沒有實體書的上架。
2015-01-17 23:30:06 補充:
E代墨得 君:
您要我贈書,我當然樂意,但要您寄給我您的地址。由於當初開印,出書者要自行依定價購買書。我買了20本,分送像“這樣”君 的親朋好友,已送出15本。但送了會看嗎?這是重點。其他的我會慢慢尋找真正有興趣於此種議題者。
書本是有輔助的簡單彩色幾何圖形來說明。其中像以『數學向量』做譬喻,來闡述夢現象。是以二維以上的時間構想,故被出版社視為在解析力學。尤其在附錄中,以我四十年前自己的誤打誤中的『時空幾何』觀念導出「相對論」的時空效應,被出版社判為太『科班味』的小眾讀物。在這附錄中是充滿幾何圖形而嚇走出版社。
2015-01-17 23:48:39 補充:
E代墨得 君:
其實我最想要分享的是『時間之人生觀的領悟』,即時間的『非流』觀念。像物理學家都信認這觀念,但卻只信認一半!就是放不下「因果先後的“絕對”對應」。因此您看!到現在一下說時間是幻覺,一下又是什麼的碰撞彈出時間來!
時間就是本然的,怎會一直找時間的〝先前〞原因呢?這會一直矛盾下去!
先聲明,『時間的野史』在去年12月中我有修改一些內容。因為避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麻煩,還是壓縮許多本來要表達的內容。尤其有【未卜先知】之嫌的『頻率』觀念的釐清
2015-01-17 23:55:41 補充:
E代墨得 君:
為了讓大家更能體認時間的『非流』觀念,已經把『時間的野史』再改寫成一本叫做『恰到此當下』。相信這可讓“歐巴桑”也能真的體認到時間的『非流』觀念!但還在出版社的評估中,快者兩個月,慢者要半年以上的排版。
夜深了!我這老年人眼睛吃不消!
如是 謹答
2015-01-19 07:40:32 補充:
E代墨得 :
請不要高捧我了,出書只是表達自己思路的過程,並沒有絕對的是正確或錯誤。您看我學歷高嗎?只是對長久以來,堅持自己對『時間觀念』的探索而已!
- E代墨得Lv 46 年前
f請參考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7%B5%E5%8F%AF%E5...
2015-01-14 18:53:53 補充: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念
作者: 游漢輝 著
出版社:台灣商務
這本書說明的很清楚
2015-01-17 07:47:04 補充:
請問 "如是" 您就是時間的野史的作者 "曾如是" 嗎?
2015-01-17 07:50:02 補充:
那 "這樣" 是否是時間的野史的作者 "曾如是" 的 "未來" 還是 "過去" ?
疑惑???
2015-01-17 07:54:21 補充:
如果 "如是" 您就是時間的野史的作者 "曾如是"
那可否 贈閱一本時間的野史給我校圖書館..
當然 也要贈閱一本有簽名"時間的野史"給我啦 ..哈哈哈..
感謝!!!
2015-01-17 08:00:26 補充: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念
作者: 游漢輝 著
出版社:台灣商務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KyEcLNQBYCsC&...
2015-01-18 03:25:35 補充:
感謝 如是 君 這樣 君 的回答
其實我好像 曾經拜讀過 如是 君 的著作,(我也是年過半百的老年人 ...呵呵)所以已經忘記了何時 何地? 看了作者簡介才想起好像曾經拜讀過。
2015-01-18 03:27:28 補充:
時間在我的想法是抽象的,不是具體的,只是我們學理工的都會用"量化"來表現出,就好像人們經常會說:"時間過得好慢喔"、"時間過得好快喔",以一般人的觀念時間不就一分一秒的過嗎?因此我也認同"時間的『非流』觀念",我從小就對"宇宙"是如何產生有極大的興趣,喜歡看探討世界文明、外星文明的書,也喜歡看科幻片,當然對於回到未來這種時空科幻片更有興趣,但資質愚鈍因此也只是興趣而已,若真要跟 如是 君 「討論」時空,我還不夠格。
參考資料: , Google